采寫/萬天南
編輯/陳紀英
最近,賽力斯可謂雙喜臨門。
今年1-6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00949輛,348.55%的同比增速,在一眾新能源汽車中輕松奪冠。
主攻高端豪華車市場的AITO問界M9,更是一路高歌猛進,累計大定超10萬輛,穩(wěn)坐50萬以上車型銷量第一。
到了7月2日,賽力斯又發(fā)布公告,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擬收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關聯(lián)方持有的已注冊或申請中的919項包括問界在內的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上述資產的總計收購價,只要25億元。
自2021年牽手,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堪稱天作之合。賽力斯在內卷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上,沖到了頭部位置;而華為車BU,也從0到1,在汽車生態(tài)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上,贏得“大滿貫”,跑通了商業(yè)模式。
一切向好之時,卻被25億的收購案陡然打斷。這樁收購,對于這對CP的未來發(fā)展而言,帶來了哪些變數和紅利?
“地板價”撿漏,賽力斯贏了“面子”和“里子”
眼下,AITO問界風頭正旺,在中端、高端市場,接連贏得大滿貫。
今年6月,AITO問界全系6月單月交付突破4萬,創(chuàng)歷史新高。
其中,在高端市場,AITO問界M9 6月交付17241輛,累計大定超10萬輛。
主攻中大型SUV市場的AITO問界新M7,6月交付18493輛,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11萬,穩(wěn)居中國新勢力車型第一。
高顏都市性能SUV問界新M5上市累計交付破1萬輛,6月交付7046輛。
儼然,AITO問界已經從出位的“黑馬”,升級為“穩(wěn)健高增長”的白馬。今年Q1,賽力斯實現營業(yè)收入265.61億元,同比增長421.76%;歸母凈利潤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45億元。
銷量一路飆漲之下,AITO問界品牌價值一路走高。根據第三方中京民信(北京)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獨立評估,賽力斯此次收購的標的資產,在2024年5月31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為102.33億元。
而考慮到6月份AITO問界銷量一路猛沖,同比增長372.04%,其當下的品牌資產價值顯然超過了5月底的評估價。
對比百億資產價值,25億的收購價,相當于打了兩三折,賽力斯妥妥撿漏。既贏了品牌的“面子”,也贏了發(fā)展的“里子”。
所謂面子,是指賽力斯以兩三折的撿漏價,拿回了問界完整的品牌資產。
過去三年,AITO問界深受市場厚愛,陸續(xù)站穩(wěn)中端、高端市場,但一直以來,無論是用戶,還是資本市場,都不免存在疑慮,產品來自賽力斯,但商標卻歸屬華為,存在一定的沖突性,資本市場也不免擔心賽力斯會不會在為華為做嫁衣。
此番并購之后,賽力斯拿回了問界完整的品牌資產,在問界品牌打造和長期發(fā)展上,擁有了更為充分的話語權,產品與商標的市場認知一致對齊,無論是用戶還是資本市場,都徹底打消了疑慮,賽力斯價值共識的確定性顯著增加。
所謂里子,是指賽力斯拿回品牌資產之后,從華為獲得的支持不減反增,而且因為雙方關系厘清,減少交叉業(yè)務,產業(yè)布局的互補屬性增強,繼續(xù)護航AITO問界的長遠發(fā)展。
眼下,華為的汽車業(yè)務分為三大類,包括零部件、HI和智選車模式,三種模式介入的深度逐步遞增。
目前,賽力斯汽車是唯一一家與智選車、車BU、華為數字能源,簽訂全面戰(zhàn)略合作的車企。
在一眾合作品牌中,問界對應的是智選車模式。今年上半年,華為按月公布智選車模式銷量(鴻蒙智行)中,問界一家獨占八成左右??梢哉f,華為的智選車模式成功與否,問界就是標桿,兩者利益高度一致。
此次收購方案公布之后,華為方面也明確回應,“將繼續(xù)支持賽力斯造好問界、賣好問界。華為一貫堅持不造車,而是利用領先的智能網聯(lián)汽車技術,持續(xù)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在收購方案公布后,雙方先后承諾,將繼續(xù)強化合作關系,而且消費者的終端體驗,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雙方將充分發(fā)揮聯(lián)合業(yè)務優(yōu)勢,將AITO問界打造為世界級新豪華汽車領先品牌。
根據銀河證券估算,問界品牌依托華為領先的軟硬件能力,銷量有望延續(xù)強勢表現,預計2024年問界品牌銷量有望達到40萬輛,確立國內新能源豪華品牌龍頭地位。
綜上,經此并購,賽力斯以25億的地板撿漏價,贏了“面子”,也贏了“里子”。
雙贏游戲:理清邊界,合作深化
25億“賤賣”百億資產的華為,是不是輸了?其實,這項收購,也是華為深謀遠慮之舉。
在與賽力斯的合作中,華為同樣收益頗豐。
雙方啟動合作的2021年,華為終端業(yè)務受限陷入低谷,公司營收錄得近五年來首次下滑。與賽力斯合作之后,華為的汽車業(yè)務成為增長新一極,彌補了手機業(yè)務停擺帶來的增長壓力。
而依托于問界的高速增長,也實現了余承東當年定下的三年實現30萬年銷量的目標——今年1到6月,問界銷量超過20萬臺。
華為財務狀況同步大幅改善,去年凈利潤 870 億元、同比增長 144.4%。余承東透露,華為車BU今年也能實現扭虧為盈。
如今,隨著上述模式持續(xù)驗證,華為的車企朋友圈持續(xù)擴容,除了賽力斯之外,還有三大央企(一汽、東風、長安)、三大地方國企(北汽、上汽、廣汽)、四大民企(比亞迪、吉利、長城、奇瑞),以及一些造車新勢力。
但一直以來,行業(yè)對于華為是否要下場造車,其實并未有共性定論,這種疑慮存在,導致部分車企在和華為合作時,不敢完全放開手腳。
為了打消顧慮,任正非、余承東都多次對外放言,“華為堅決不造車”。
如今,把品牌資產“賤賣”給賽力斯,此前,華為還把智界、享界品牌所屬權轉至奇瑞、北汽,截至目前,華為已經徹底退出整車業(yè)務,算是兌現了戰(zhàn)略承諾,也徹底打消了車企的顧慮,強化了其平臺屬性和基建定位,才能繼續(xù)擴大車企朋友圈,做大汽車服務生態(tài)。
通過這次交易,華為還拿到了25億的資金,既能幫助華為解決汽車業(yè)務資金問題減少虧損幅度,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投入到其核心零部件的研發(fā)中,繼續(xù)提升競爭力。
因此,表面來看,華為似乎在賤賣資產,但其實,華為計在長遠。
這場收購之后,華為與賽力斯在合作中邊界更為清晰,戰(zhàn)略目標也充分對齊——把AITO問界打造為世界級新豪華汽車領先品牌。
就在最近,賽力斯與華為剛剛簽署了《進一步深化聯(lián)合業(yè)務合作協(xié)議》。這也是賽力斯和華為在2023年2月簽署深化聯(lián)合業(yè)務協(xié)議后,再度簽署相關協(xié)議,彰顯了雙方繼續(xù)深化合作的決心。
根據前述協(xié)議,在原合作框架不變的前提下,賽力斯與華為將各施所長,發(fā)揮各自資源、稟賦優(yōu)勢,聚焦賽力斯汽車旗下的AITO問界品牌,聯(lián)合設計、聯(lián)合營銷,為用戶提供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產品和智慧出行解決方案,把AITO問界打造為世界級新豪華汽車領先品牌,雙方共同實現商業(yè)成功。
合作不止于AITO問界,賽力斯和華為還將繼續(xù)強化全產業(yè)鏈合作。
余承東曾多次對外表態(tài),基于長期發(fā)展考量,需要引入更多的車企伙伴,“打造一個由汽車產業(yè)共同參與的電動化智能化開放平臺,一個有火車頭的開放平臺”。
而作為老朋友的賽力斯也積極支持,正在積極籌劃參與引望(華為車BU成立的新公司)戰(zhàn)略投資與合作事宜。
上述一系列收購、入股等落定之后,雙方分列產業(yè)鏈的上下游,交叉部分減少,互補屬性繼續(xù)增強,利益高度一致,合作也將更為順暢深遠。
收購之后,賽力斯出新牌
在對外發(fā)聲中,賽力斯和華為目標一致,要致力于將AITO問界打造為世界級新豪華汽車領先品牌。
言下之意,收購方案落地后,AITO問界的全球化之旅也將提上日程,出海哨子正式吹響。
過去,因為華為遭遇美國制裁等,歸屬于其旗下的問界品牌在出海上多有制約。
如今品牌歸屬賽力斯后,這一障礙已經消除。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491萬輛,已經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新能源汽車在出海上更是主力軍。根據全球知名咨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預測,預計中國品牌汽車制造商2030年,有望占到全球汽車市場33%的份額。
問界主攻的中高端車領域,中國企業(yè)在出海上本來也頗具優(yōu)勢。早在2019年,中國豪華車銷量就占到了全球的31%,緊隨其后的是美國、德國和英國,分別占比24%、11%和8%,這4個國家的豪華車銷量合計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4%。
天時地利俱在,賽力斯在出海上經驗也頗為豐富。
自2005年以來,賽力斯的整車已經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累計出海超過 50 萬輛,海外擁有超 1000 家營銷服務網點,上述資源和能力,問界出海時都可以復用。
天時地利人和,全球化的增長紅利高度可期,一旦AITO問界的出海通道打開,完全有機會可以在海外市場再造一個賽力斯。
而此番收購的AITO問界綜合資產,評估價值已超百億元,賽力斯抄底撿漏,成功收購華為持有的相關商標權及知識產權,無疑為上市公司資產增添了重要砝碼。
品牌資產歸屬厘清,問界銷量保持高增長,全球化增長的通道進一步打開,資本市場對賽力斯的前景看好,過去一年,賽力斯的股價翻倍有余,從去年6月底的不到40元,上漲到如今的80元出頭。
目前,多家券商都看好賽力斯前景,給予“推薦”、“買入”評級。
比如,銀河證券預計,問界品牌將成為賽力斯營收上漲的主要驅動力,帶動公司業(yè)務規(guī)模快速提升,預計2024~2026 年問界品牌將分別貢獻 1227.61 億元、1552.27 億元、2100.39 億元的營收;帶動上市公司 2023~2025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25.67 億元、57.00 億元、97.15 億 元,對應 EPS 分別為 1.70 元、3.78 元、6.43 元。
基于上述數據,上市公司合理每股價值區(qū)間為 115.74-120.81 元,因此維持“推薦”評級。
面子有了,里子贏了,哨子響了,這場收購,皆大歡喜。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