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下的經濟風口變了。技術加身的科技金融迅速崛起,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顛覆傳統(tǒng)的變革風暴。金融科技熱潮撲面而來,被稱為是引領人類"第四次人類變革"的核心力量。
今年以來,各大銀行紛紛加入變革行列,宣布與科技公司、電商企業(yè)開展合作。建設銀行與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宣布戰(zhàn)略合作;農業(yè)銀行與百度戰(zhàn)略合作并共建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中國銀行與騰訊合作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
近日,交通銀行與蘇寧宣布簽署戰(zhàn)略《智慧金融戰(zhàn)略合作協議》,至此,國有五大行紛紛完成了擁抱互聯網巨頭,投身金融科技的布局。不僅是國有五大行,今年9月和10月,江蘇銀行、中信銀行也同時選擇了牽手蘇寧,從不同層面展開戰(zhàn)略合作。巨頭們一改往日高冷的態(tài)勢,紛紛主動擁抱互聯網巨頭,各有優(yōu)勢的新舊兩種金融勢力在金融科技領域展開合作、共同探索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
(圖:9月19日,蘇寧集團、蘇寧金融與江蘇銀行在南京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
Fintech:技術與場景是關鍵
金融科技公司到底是什么?根據畢馬威對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的定義是:非傳統(tǒng)企業(yè)以科技為尖刀切入金融領域,用更高效率的科技手段搶占市場,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及更好地管理風險。通俗來講就是以技術為基礎,專注于金融產品與服務的互聯網公司。
這也是為什么銀行們紛紛選擇擁抱五大互聯網巨頭的原因:互聯網巨頭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已經構建了大量的大數據資源庫及龐大的流量基礎,為科技金融提供了技術保障。而傳統(tǒng)銀行在資本、風控等方面的優(yōu)勢也將對科技金融起到極好的完善補充。
但金融和科技不是一個簡單的疊加。業(yè)內人士認為,這場金融科技浪潮下的核心驅動一方面是技術,一方面是應用場景,只有擁有技術和應用場景雙線資源的互聯網公司才能在這場搶灘登陸戰(zhàn)中脫穎而出。
布局金融 蘇寧有核心優(yōu)勢
對于苦心經營線下多年、率先完成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零售巨頭蘇寧而言,無論是互聯網技術,還是場景,均有其獨特優(yōu)勢,而這兩大關鍵點成就了其在科技金融領域一爭高下的底氣。
回顧世紀初至今的十多年間,全行業(yè)一直都在專注線上,只有蘇寧一直堅守著零售本質,搞“線上+線下”O(jiān)2O模式。隨著近幾年線上發(fā)展趨于成熟,全行業(yè)開始布局線下,而這時候,在五大互聯網巨頭中,一直保持著明顯線下優(yōu)勢的蘇寧已經完成了雙線融合,模式優(yōu)勢凸顯。
其實早在2011年,蘇寧就開始全面布局科技金融,以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蘇寧銀行為核心,并且一舉拿下了包括第三方支付、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基金支付等稀缺牌照在內的13張金融牌照,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牌照擁有最多的公司之一。而率先擁有線上線下兩大場景融合的蘇寧金融背靠集團全產業(yè)布局優(yōu)勢,迅速彰顯出強大活力和生命力。
尤其是在今年,蘇寧打通了旗下六大產業(yè)后,蘇寧金融在其構建的智慧零售生態(tài)中,迅速成為核心動能,成為帶動整個系統(tǒng)飛速發(fā)展的加速器。一方面,6億會員為蘇寧金融帶來巨大流量和業(yè)績;另一方面,蘇寧金融也為其他板塊提供最便捷、高品質的金融服務。設想一下,當你看球覺得電視不給力,想給自己換一臺看得“更爽”的電視時,蘇寧易購和蘇寧金融可以輕松實現一鍵上門裝機和任性分期購,無需任何中間環(huán)節(jié),是不是很酷炫的消費體驗?通過構建諸如此類的場景,在用戶進行消費的過程中無縫切換各種服務,這也正是蘇寧構建的智慧零售新生活方式。
在技術研發(fā)方面,蘇寧也一直保持著高度重視和高額投入。蘇寧不僅擁有南京、北京、上海、美國硅谷等六大技術研發(fā)中心,6000多名研發(fā)人員,還專門成立了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實驗室,在風控、刷臉支付、知識圖譜、區(qū)塊鏈金融、物聯網金融等技術領域,開展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今年8月,蘇寧全國首家無人店正式投入運營,全程無感知刷臉支付領先整個行業(yè),在阿里的無人店也只是概念店的情形下,蘇寧金融的黑科技讓行業(yè)震驚。
不僅如此,蘇寧金融也十分重視與政府、銀行、第三方機構的合作,在大數據、風控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蘇寧金融不良率遠低于行業(yè)平均水平,贏得了客戶極大信賴。
(圖:蘇寧控股董事長張近東在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上發(fā)表講話)
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蘇寧金融整體交易量已突破6000億元,蘇寧消費金融在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287萬元,成為國內僅有的幾家實現盈利的金融科技集團之一。把握優(yōu)勢,穩(wěn)抓關鍵。多年籌謀與苦心經營,蘇寧金融已快速發(fā)展成為一家以O2O融合發(fā)展為特色的金融科技公司,成為中國五大金融科技集團之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