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強,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他于2008年加入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時任清華大學-英特爾先進移動計算中心應用研發(fā)總監(jiān),是創(chuàng)造英特爾Edison產品原型的核心成員。目前致力于研發(fā)基于英特爾技術的智能服務機器人平臺。
AI和5G是乘法聚變效應
以數據為紐帶,5G和AI正迎來歷史性交匯。
兩項當今最火熱的技術相互融合,是“+”還是“x”?英特爾有著自己的思考。
在其看來,AI與5G兩個“因數”互促互進,將產生乘法的倍增效應,加速智能應用的落地,將帶來顛覆性的創(chuàng)新。
“這是乘法的聚變效應”,宋繼強認為,5G和AI已經達到了轉折點,兩者都不是限于應用本身,是屬于使能的技術,所以疊加是一個乘法聚變效應。
“簡言之,AI可以讓網絡更智能,5G則讓AI變得無處不在,可以在設備端、云端甚至邊緣”,他預測,未來根據數據的多樣性,兩者之間的關聯可能會發(fā)生重大突破。
而結合點就在于數據。“我們認為,數據是紐帶,AI的發(fā)展主要靠機器學習帶動。機器學習擅長什么?是從大量的數據中去發(fā)現規(guī)律,并且用這個規(guī)律處理新的數據,從而產生應用的價值。5G也是為了更好的傳輸、更好的同步。所以AI和5G之間天然就以數據作為一個紐帶”,他認為,如果將更多的數據聚集起來,讓AI的算法挖掘更多價值,那將發(fā)揮更大作用。
5G低時延仍存在挑戰(zhàn)
宋繼強表示,5G技術的突破需要進一步去增加更多設備,能同時接入并且用低時延的方式把數據傳輸到更多地方,“我們已經可以用大通量去讓數據傳輸提高帶寬,但是低時延這塊仍然存在挑戰(zhàn),而且能夠覆蓋的范圍還不夠遠,所以這塊在軟硬件上都需要繼續(xù)調優(yōu)”。
同時,數據種類繁多,沒有辦法預測未來兩者將在哪些數據、哪些應用上流行,所以要更多的通過軟件可定義的方式去實現更多功能,而不是完全靠硬件。因此,通過軟件優(yōu)化去提供云服務或者邊緣計算服務,讓其更適配到未來應用的需求,這點也非常重要。
他舉例稱,在智能駕駛領域,可以觀測到各個方向的車輛、行人的運動軌跡,從而做出預測,甚至未來可能發(fā)生碰撞的機率。再通過實時的網絡傳輸,把預警信息發(fā)送到相關車輛上,實現第一時間警報,以此降低事故率的發(fā)生,這就是利用AI能力與5G低時延的實時效果。
殺手級應用需關注可持續(xù)性
那么,5G時代中,更大的機遇在于產業(yè)端還是消費端呢?
宋繼強給出的答案是:兩端均存在。對于消費端,例如5G云游戲或5G直播等,用戶的體驗都能得到大幅提升。在前端提升的同時,也需要挖掘后端的布局,如邊緣計算、軟硬件分布等,“各個行業(yè)都有很大的機會,不局限在消費端”。
“我們現在并不確定哪個行業(yè)會最先爆發(fā),但是有很多潛在的應用領域”,他表示,例如自動駕駛,目前中國很多地區(qū)都在搭建智能網聯車的實驗平臺,將設備和網絡側的軟件一同測試,并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找的好,可能很快就會推動起來。如果遇到困難,也可能有新的應用搶先發(fā)布”。
同時,在5G和AI的相互促進下,殺手級應用可能會出現。比如云游戲、5G游戲、視頻直播或交互式視頻類應用等,一旦證明對用戶有足夠強的吸引力,成本也達到了一定規(guī)模,便會很快開始擴散。此外還要關注該應用的可持續(xù)性和可替代性。
“當下是一個黃金時機,這個機會要抓住,去進行更大膽的嘗試。我們并不賭哪個應用一定會成功,但是只有嘗試才會發(fā)現真正的技術突破點在何處,真正能觸發(fā)商業(yè)蓬勃發(fā)展的機會在哪里!”宋繼強說道。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