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7日中午12點,搜狐創(chuàng)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準時出現在搜狐視頻,為線上的數百萬網友直播了兩堂物理課。
除了2016年堅持至今的《張朝陽的英語課》直播之外,張朝陽以后每周五和周日他還會增加物理課的直播,為大家科普朝霞晚霞的顏色、光速的問題、潮汐的秘密等日?,F象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希望通過設置一個個話題,以深入淺出的講解方式,利用物理學解釋生活現象,達到專業(yè)人士認可,普通人能聽懂的效果,借此激發(fā)科學學習的熱潮。
最近幾年,直播可謂如火如荼。與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重點關注秀場直播和帶貨直播有所不同,搜狐視頻另辟蹊徑,選擇了知識直播這條不同的賽道,并且一直堅持了下來,這會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嗎?
收獲滿滿的一堂課
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博士,張朝陽確實有資格上這堂課。即便如此,為了自己人生破天荒的第一堂物理課,他仍然做足了準備。而且,“張老師”的教法也確實與眾不同。
兩堂物理課科普了“力”和“速度”。張朝陽從“牛頓被推”的故事引入“力”的概念,牛頓受力時,能量是如何被傳遞過來的?施力者會得到怎樣的反作用力?他帶著網友一步步推導公式,用日常語言引導網友思考,解釋了牛頓定律和能量守恒。
他還舉了人們熟悉的“打臺球”例子,提問網友兩個球在撞擊前和撞擊后,兩個速度是如何分布的。他在“直播白板”上手繪了兩個球,細心標注球體的質量和速度,經過演算,推導出球體被撞擊后的位移距離。
張朝陽的講解方式從生活背景入手,先感知現象,從而探究規(guī)律。這種方法既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也能降低理解門檻。“很好懂”“能理解”是網友刷的最多的評論。
張朝陽的物理課不僅有公式推導、理論解釋,還有發(fā)散性思考。如果飛船要逃離地球引力陷阱,需要多大速度?到火星需要多長時間?逃離地球后,還要繼續(xù)逃離太陽系、銀河系,又要達到什么速度?
雖然是極具腦洞的假設性問題,但并不意味著沒有科學答案。張朝陽從能量的角度出發(fā),做了生動比喻,“人要逃出井底,跳到井邊時速度為零,但手抓住井邊,就出去了?!蓖ㄟ^演算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得出結論“逃離地球的速度要達到每秒11.2公里”。
他還鼓勵網友用類似的思考方法,以此類推,計算逃離太陽引力場束縛的第三宇宙速度。用剛學會的物理知識計算問題,網友躍躍欲試,積極性大增。按照張朝陽的方法,網友在評論中簡單闡述了答題過程,“感覺物理也沒有那么難”。通過解答“應用題”,《張朝陽的物理課》也實現了從單純的知識積累,向探求物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的轉變。
提到角速度、線速度、宇宙速度,張朝陽還不忘結合實際,緊跟時事,提問馬斯克的飛船和我國神舟十二號的速度和運行狀態(tài)是怎樣的?一天能繞地球飛行幾圈?他最后親手計算出了馬斯克的飛船和中國空間站每日繞地球飛過的圈數。
根據國際空間站宇航員分享的一段視頻,從太空中拍攝日出日落,可以發(fā)現國際空間站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每天可以迎來16次日出日落。“與物理課最后計算結果一致。”張朝陽稱。
在熱播的“太空出差三人組的花樣吃播”中,張朝陽也不忘與網友分析,神舟十三號乘組“正在以相對于地球7.8公里/秒的線速度飛”。在《張朝陽的物理課》中,物理知識不再是枯燥的紙上理論,而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網友紛紛表示,這樣“接地氣”“提能力”的直播真的很有用!
兩堂《張朝陽的物理課》結束,張朝陽提示網友,教學有直播,課程能回放,還有“直播白板”可供復習。實際上,“課代表”還會將每堂課的筆記,發(fā)布在搜狐新聞客戶端關注流上,便于網友隨時查漏補缺。
“張老師”的這兩堂課,每堂課熱度都超過100萬,氣氛非常熱烈。直播結束之后,不少網友紛紛發(fā)表評論:
“好家伙,后續(xù)報道張朝陽的事跡可以總結為:我不當總裁當老師的那些年。”
“如果張朝陽當年沒有選擇創(chuàng)業(yè),而是選擇當老師,現在應該也是名師了。”
有意思的是,還有不少網友喊話,讓雷軍、馬云、丁磊等互聯網企業(yè)家也來直播授課。
學知識看搜狐
要說搜狐大規(guī)模進入知識直播領域,還得從去年一月的疫情說起。當時,除了向災區(qū)捐贈物資之外,搜狐視頻也在同時打響了“戰(zhàn)疫”關注流直播,每日三場邀請全國知名醫(yī)護專家、知識達人入駐,圍繞疫情進展,在線科普答疑。與此同時,搜狐視頻還特設了“抗肺炎LIVE”頻道,聯合多家媒體機構24小時不間斷直播疫情動態(tài)。
今年7月的“搜狐新聞雪山行”直播活動,則將知識直播推向了高潮。7月23日11時40分,歷時6小時40分鐘,張朝陽帶領搜狐登山隊等十人,從C1營地順利登頂崗什卡雪峰。他拿出隊旗,和隊友合影留念,此時海拔高度顯示5254.5米。休息10分鐘后,張朝陽開啟視頻連麥,山腳直播間、山間大本營和山頂三處同屏對話,搜狐登山隊明星隊員與位于直播間的主持人“云合體”,共享喜悅。這份感動也通過直播鏡頭,傳遞給屏幕前的廣大網友。
要知道,崗什卡雪峰是離城市最近的冰川遺跡,特殊的巖石構造,壯觀的冰山以及完整的植被帶,讓其成為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也是進行知識直播的理想之地。
在為期五天的直播中,“搜狐新聞雪山行”專門開設了“直播課堂”,并邀請了眾多專業(yè)登山運動員和戶外行業(yè)大V,講解登山的各種知識,回答網友的各種問題。網友們在“云登頂”的同時,還可以“補課”一些專業(yè)戶外知識。
此外,明星隊員們的直播也是干貨滿滿,很多網友看了周韋彤的開箱直播,才知道高原上最好不要吃太多雞蛋,也不能太早睡覺。有趣的是,食物也會有“高原反應”,蛋糕、餅干、薯片等食品袋漲得大大的,胖乎乎圓鼓鼓“鴨梨很大”。
據悉,未來搜狐視頻還將聯合百余位知名探險家,持續(xù)輸出登山、徒步、運動、攝影等方面的優(yōu)質內容。
如今,打開搜狐視頻APP就會發(fā)現,知識直播已經蔚然成風。在這里,已經聚集了一批在專業(yè)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分享包括汽車、美妝、情感心理、文化教育、房地產、健康、美食、母嬰親子等專業(yè)知識內容,涵蓋大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就在同一個時間,西安董紅律師正在與網友們分享關于“定金”的法律小知識,博主“夢笑笑一”則在教授剛剛步入婚姻禮堂的新人們如何準備婚禮,首都媒體跑團創(chuàng)始人兼領隊汪涌則在忙著回答跑步減肥的問題……
如今在部分網友當中,已經形成了“學知識,看搜狐直播”的認知;對于搜狐視頻來說,這顯然是件好事。
做有價值的事
未來,搜狐視頻將持續(xù)分享和制造高價值信息內容,降低理解門檻,打通普通用戶與專業(yè)大V之間的知識壁壘,打造更專業(yè)的知識直播平臺,并吸引更多專家學者,撬動更多頂級資源深耕高精尖內容分享,一起“走近科學”。
從搜狐視頻的知識直播,老冀看到了與目前仍然紅火的秀場直播和帶貨直播的不同特點:
首先,有大批的教師、媒體人、醫(yī)生、律師等專業(yè)人士來搜狐視頻做直播,他們都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某種程度上代表著社會的良心;
其次,他們直播的內容雖然五花八門、豐富多彩,但是都基于同一個原則,那就是能夠為觀眾帶去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社會、自然和自我;
最后,這些直播正在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正能量。今年7月“搜狐新聞雪山行”的直播,除了傳播實用信息之外,還向網友們傳遞了不懼艱險、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這其實就是張朝陽一直都在強調的“價值直播”,而在這個信息快速流動的社會,任何有價值的產品,最終都會被發(fā)掘出來。
前不久公布的搜狐公司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搜狐公司第二季度總收入為2.04億美元,同比增長28%;凈利潤2500萬美元,遠超此前預期。
“搜狐媒體致力于產品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并有效促進優(yōu)質內容的產生和分發(fā)。搜狐視頻繼續(xù)執(zhí)行長視頻和短視頻‘雙引擎’戰(zhàn)略,同時不斷優(yōu)化我們先進的直播技術,并將其應用到各種場景中?!睂τ谒押〉玫牧己脴I(yè)績,張朝陽表示。
從去年開始,知識直播的價值已經得到了互聯網行業(yè)的廣泛認可,引來了眾多玩家的進入。
2020年5月,百度宣布砸下5億元補貼,推出“知識直播”;6月,B站上線“知識區(qū)”,并將其作為一級分區(qū);10月,知乎增加了獨立視頻入口,并對視頻內容提供空前的現金獎勵;12月,好看視頻宣布拿出10億補貼,要將更多專業(yè)型創(chuàng)作者納入其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
根據艾媒咨詢的統(tǒng)計,2020年,教育直播已經成為僅次于電商直播和游戲直播的第三大直播類型。
進入2021年之后,知識直播的風口更甚。今年6月,快手正式啟動知識直播項目——“新知播”;10月,抖音也將工作重點放在知識、文化內容的投入和分發(fā)上。
這其實也說明,搜狐視頻做的是有價值的事,而且選對了方向。雖然知識直播領域后來者趨之若鶩,可是搜狐視頻布局很早,已經率先完成了在產品平臺、內容創(chuàng)作者、廣告主等全方位的布局并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要知道,知識領域的沉淀非一日之功,更需要氣場相合,遠不是靠資金就能夠“砸”出來的。此前,我們看到財大氣粗的字節(jié)跳動,在悟空問答上投入20億元巨資,仍然是黯然收場。
因此,綜合來看,搜狐視頻有望在知識直播領域繼續(xù)保持住領先地位,并且引領行業(yè)繼續(xù)創(chuàng)新。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張朝陽直播的第一堂物理課,雖然只是搜狐視頻的一小步,卻有可能成為帶動行業(yè)的一大步。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