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消息(南山)據臺灣媒體報道,集邦科技的報告顯示,2022年臺灣占全球晶圓代工12英寸約當晶圓產能的48%,位居第一。如果只看12英寸晶圓廠則超過50%,只看16nm以上先進工藝產能高達61%。
如果從產值來看,臺灣2021年半導體產值占全球的26%,排名第二。芯片設計和封裝分別占全球27%和20%,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一。晶圓代工以64%份額穩(wěn)居第一。
數據顯示,2021年后的新建晶圓廠規(guī)劃,臺灣依然最多,規(guī)劃了6座新晶圓廠。其次是中國大陸的4座,美國的3座。
基于此,到2025年,臺灣在晶圓代工領域的領先地位仍不可撼動,預計份額依舊可以達到44%,高端份額可以達到58%。
- 中國移動易芝玲:理性看待爭議 加快RAN網絡架構變革
- 中國電信畢奇:低空覆蓋需要充分考慮經濟可行性 迭代式組網才是“最優(yōu)解”
- 中國移動王曉云:6G無線接入網架構從C-RAN向CIS-RAN演進
- WinWin高端訪談:土耳其電信為5G時代做好準備 以最高效方式打造數字未來
- 2萬億美元!GSMA何以高度看好中國移動產業(yè)價值
- 高通徐晧:AI與6G加速融合 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 中信科移動、中國移動、北京大學聯(lián)合發(fā)布“6G全息超表面寬帶移動通信系統(tǒng)樣機”
- 中國電信李安民:智能安全內生構建6G彈性網絡
- 中國信科陳山枝:星地融合助力數字低空發(fā)展
- 中國移動攜手合作伙伴發(fā)布6G通感算智融合系統(tǒng)概念樣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