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消息(李明)在今天舉行的“2021中國云網智聯(lián)大會”上,工信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SDN/NFV/AI標準與產業(yè)推進委員會主席韋樂平表示:云網融合是ICT融合的新階段。
CT和IT的技術融合可謂無處不在,電話誕生于1876年,而計算機誕生于1946年。在長達接近90年的時間里,電話通信一直是模擬通信,直到1965年第一臺電子交換機開始進入數(shù)字化時代,電信與計算機的融合才逐漸開始。
韋樂平指出,依托于計算機技術,電信網功能和性能才不斷進步:首先是計算換功能,一臺小小手機已經有上億行代碼,比一臺龐大的程控交換機還要復雜百倍;其次是存儲換帶寬,CDN節(jié)約了大量骨干帶寬;再次是計算換性能和距離,光傳輸FEC靠一點點額外帶寬和強大的計算就能延長20%傳輸距離;蜂窩多天線和光纖模分復用全靠MIMO的強大快速計算能力。
從云網技術的融合趨勢來看,計算和通信向云網邊端一體的融合方向發(fā)展,操作系統(tǒng)也逐漸從單機、局域網系統(tǒng)向互聯(lián)網化的分布式系統(tǒng)發(fā)展演進。
云網資源融合的趨勢是資源統(tǒng)一云化,云網融合,以DC為核心——業(yè)務、IT資源與網絡資源均虛擬化和云化;云延伸到邊緣、乃至終端,云網邊端協(xié)同一致,資源最佳分布;面向云化互聯(lián)網業(yè)務,DC成為網絡核心。
在韋樂平看來,云網運營融合的趨勢包括三個特征:一體化供給、一體化運營、一體化服務,以“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云動、云網一體”為原則,分為協(xié)同、融合、一體三個階段演進。
“云網融合是ICT融合的新階段。”韋樂平認為:網絡逐步走向IT化和云化,封閉的網絡正融入開放的ICT生態(tài),除了實時性、敏感性很強的功能以外,網絡云化是大趨勢,網絡正從硬件為主體的封閉和剛性架構向軟件化、IT化、虛擬化、云化、服務化的方向發(fā)展。
“與此同時,云也需要CT化增強。”韋樂平進一步指出,云計算主要來源于并適用于局部IT環(huán)境,對網絡特別是大流量、低時延、高可靠的實時網絡通信服務場景,不論是在功能還是在性能以及安全上,都需要進行根本性增強才能實現(xiàn)云網深層次融合的目標。此外,從傳統(tǒng)IT系統(tǒng)功能的云化實施要逐漸轉向云原生應用。
- 如何為家庭網絡選擇最佳的16端口千兆以太網交換機
- 什么是高動態(tài)范圍(HDR)電視?
- 家庭技術:提升安全與生產力的智能選擇
- 利用2.5GB交換機釋放潛力:多千兆網絡詳細指南
- 由盈轉虧 宜通世紀2024年凈虧損3034.99 萬元 同比減少162.98%
- 光庫科技2024年營收9.99億元,同比增長40.71%
- 中貝通信:完成智算中心全國業(yè)務布局,在服算力15000P
- 千家早報|iOS 18.4正式版發(fā)布:支持5G-A 網絡 蘋果AI上線中文語言;2024年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yè)規(guī)模超2200億元——2025年04月02日
- 中國衛(wèi)通2024年實現(xiàn)凈利潤4.54億元 同比增長30.31%
- 達闥凌晨發(fā)布聲明:公司正常經營調整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