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消息(南山)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5G頻譜競標已經進入第19天,3.5GHz頻段經過190個回合競價后,帶動總金額正式突破千億新臺幣大關,達到1005億新臺幣。其中,3.5GHz的300M“黃金頻段”競標金額已達988億新臺幣。
市場人士分析,如果近日仍沒有運營商妥協(xié)并放棄部分頻譜需求,金額還將繼續(xù)上漲,接下來需要關注,5G頻譜競標金額,能否超過4G頻譜第一次競標的1186.5億新臺幣的“天花板”。
按照之前預期,到2019年底將可完成競標,但由于競爭太激烈,直到現(xiàn)在仍未分出勝負。
臺灣本次5G競標包括三塊頻段,其中3.5GHz頻段的270M頻寬,底價243億新臺幣;28GHz頻段2500M頻寬,底價32億新臺幣;1.8GHz頻段20M頻寬,底價32億新臺幣。
3.5GHz頻段競爭最為激烈。主管機構為本次5G頻譜競標設置了多重拍賣機制,確保5G頻譜價高者得。例如,運營商可以共建共享,但前提是必須有頻譜,所以,即使價格再高,運營商也只能咬牙死撐,誰也不愿放棄。
此前臺灣媒體已經算過一筆賬,臺灣幾大運營商能夠動用的全部“家底”約900億新臺幣。即使以當前的競標金額來看,五大運營商已經為了5G頻譜,掏空多年積攢的“家底”。
以中華電信、臺灣大、遠傳三大運營商各付出300億新臺幣、250億新臺幣、250億新臺幣而論,預估金額占到三家運營商市值的4%、6%、11%,將對未來收益造成6%、13%、及18%不等的負面影響。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各地國家和地區(qū),臺灣的1000億新臺幣金額只低于德國和意大利5G頻譜拍賣金額,但如果按照人口數量、牌照年限來看,臺灣早已成為全球第一。
有學者預測,臺灣5G頻譜競標機制,將讓運營商“口袋見底、發(fā)出哀嚎”為止。5G月資費恐怕要超過2000新臺幣,遠超民眾能夠接受的千元以下資費。
- 中國電信畢奇:低空覆蓋需要充分考慮經濟可行性 迭代式組網才是“最優(yōu)解”
- 中國移動王曉云:6G無線接入網架構從C-RAN向CIS-RAN演進
- WinWin高端訪談:土耳其電信為5G時代做好準備 以最高效方式打造數字未來
- 2萬億美元!GSMA何以高度看好中國移動產業(yè)價值
- 高通徐晧:AI與6G加速融合 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 中信科移動、中國移動、北京大學聯(lián)合發(fā)布“6G全息超表面寬帶移動通信系統(tǒng)樣機”
- 中國電信李安民:智能安全內生構建6G彈性網絡
- 中國信科陳山枝:星地融合助力數字低空發(fā)展
- 中國移動攜手合作伙伴發(fā)布6G通感算智融合系統(tǒng)概念樣機
- 尤肖虎院士談6G演進路徑:突破西方傳統(tǒng)理論局限,“邊技術升級邊試錯”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