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兩位知情人士今日稱,軟銀集團從日本三大銀行獲得30億美元的貸款談判陷入僵局,因為這三家銀行對軟銀的內部貸款額度已達到上限,這使得軟銀對WeWork的95億美元救助計劃變得復雜。
知情人士稱,這意味著軟銀計劃向WeWork提供的95億美元救助資金至少在今年無法到位。知情人士還稱,除了內部貸款額度已達到上限,這些銀行也擔心拯救共享辦公巨頭WeWork所涉及的風險。
知情人士透露,瑞穗金融集團、三菱日聯(lián)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正尋求在抵消風險的同時提供融資的方法。其中一個方案是,用軟銀所持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26%股權中的一部分作為抵押品。
據一位銀行業(yè)高管稱:“軟銀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客戶,我們希望竭盡所能來幫助它,但我們也不得不考慮貸款風險。”
分析人士稱,軟銀與三家銀行的談判擱淺表明,軟銀給日本銀行帶來了困難。長期以來,軟銀一直是日本商業(yè)銀行的主要貸款客戶。鑒于日本國內多年來的通貨緊縮,這些銀行不得不以超低利率放貸。但今年,軟銀對WeWork的巨額投資致使其債務加重,突顯了軟銀當前面臨的較高風險。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高級總監(jiān)Ryoji Yoshizawa稱:“銀行不能只針對軟銀放松其信貸標準。”Ryoji Yoshizawa還稱,分散風險的另一個選擇是銀團貸款(Syndicated Loan),但這非常耗時,可能導致融資推遲。
在放棄IPO計劃、資金面臨枯竭、估值大幅縮水后,WeWork的最大外部投資者軟銀就稱為其最后的“救命稻草”。今年10月,軟銀宣布再向WeWork投資95億美元。有報道稱,交易完成后,軟銀將持有大約80%的WeWork股份,相當于軟銀親自接盤WeWork。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