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消息(樂思)近幾日,世界杯激戰(zhàn)正酣。今年的世界杯,“爆冷”成為常態(tài),西班牙葡萄牙打成平手、衛(wèi)冕冠軍德國首戰(zhàn)0:1輸給墨西哥、巴西VS瑞士打成平局……讓所有球迷都驚呼這是“最冷”的一屆世界杯。
“爆冷”不止出現在世界杯上,還出現在了電信行業(yè)。一直以來很低調的中國電信連續(xù)兩個月創(chuàng)下4G用戶凈增數量第一的成績。5月份,中國電信4G用戶數凈增552萬,較移動和聯通凈增4G用戶之和還多近一百萬,這是以往鮮有的現象。在寬帶市場,中國移動進一步發(fā)力,5月凈增用戶數第一,總數達到1.30448億,進一步拉近了和中國電信的距離。目前,兩家運營商的寬帶用戶只相差883萬戶。
4G爆冷:中國電信連續(xù)兩月凈增數量第一
4G用戶一直是三大運營商爭奪的熱點,這同時也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從這兩個月三大運營商的運營數據上來看,4G的風景不再是一邊獨好。單看5月份,中國移動4G用戶數凈增250.5萬,累計6.69318億。中國電信凈增4G用戶552萬戶,累計達2.1164億戶。中國聯通當月凈增4G用戶207萬戶,累計達2.00334億戶,首超2億戶。這已經是中國電信連續(xù)兩月4G用戶凈增數量第一。
近幾個月來,一直有“王牌”加持的中國聯通在4G用戶上一路高歌猛進。旗下互聯網套餐電話卡發(fā)展迅猛,其中尤以騰訊王卡系列最受到關注,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騰訊王卡用戶規(guī)模已經超過1億。中國聯通通過互聯網卡收割了大量的4G用戶群,尤其是以使用流量為主的年輕群體,但是互聯網卡似乎已走到“強弩之末”,這從近幾個月聯通的凈增4G用戶上可以看到端倪。3月份,中國聯通凈增4G用戶707.1萬戶;4月份,凈增406.2萬;到了5月份,僅凈增207萬戶,互聯網卡給中國聯通帶來的助力正在逐漸減少。
C114特約記者張運來分析認為,中國聯通在新增獲客不足之后,面臨的就是存量保有不力。騰訊王卡能夠存活多久,就看中國聯通是否愿意繼續(xù)給用戶讓利,以及讓利的多少。
這一邊,中國移動也在承受4G用戶增量減少的壓力。4月份,中國移動4G用戶數首次出現負增長,當月凈減242.7萬;5月份,也僅僅凈增250.5萬。雖然目前中國移動仍以62%的份額占據著市場絕對領先地位,但是面對中國電信強勁的增長勢頭,4G用戶保有量第一的位置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動搖。也許,國內4G市場的格局已經悄然的發(fā)生著某些變化。
寬帶市場風景依舊:移動趕超電信指日可待
在固網業(yè)務上,中國電信一直都是固網業(yè)務的引領者,但是近兩年來,中國移動強勢入局,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固網業(yè)務造成了沖擊。5月份,中國移動有線寬帶當月凈增用戶數335萬,總數達到1.30448億。中國電信5月凈增寬帶用戶99萬戶,累計達1.3928億戶。中國聯通凈增固網寬帶用戶30.9萬戶,累計達7861.9萬戶。
近幾個月來,中國移動在固網市場保持著絕對領先的優(yōu)勢,持續(xù)拉近和中國電信的距離。此前,C114曾分析過中國移動的幾招“制勝法寶”,主要來自三方面因素,一是中國移動手機用戶群體龐大,通過捆綁銷售等可以迅速獲得用戶;二是,低價甚至是免費的策略,吸引用戶使用;三是,中國移動對固網的大規(guī)模投資建設,讓中國移動寬帶覆蓋和接入速率不斷提升。
而根據筆者身邊多名用戶反應,捆綁銷售使用中國移動固網寬帶的居多。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分析報告,捆綁套餐在過去幾年里穩(wěn)步增長,到2014年時,捆綁套餐和單項服務的數量一樣。最新的更新數據顯示,128個運營商中有115個都在提供捆綁套餐服務。
分析認為,運營商處于多種原因在推動消費者采用捆綁套餐服務,例如增加多項服務的收益,并提高客戶保留率/減少流失率。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通常有明顯的成本效益,這是由于選擇多項服務相對于單獨服務來說有折扣。 另一個可能的好處是獲得“額外”的服務,如通話套餐、額外電視頻道、或由于訂購了固網寬帶服務而獲得額外的移動數據流量等。而中國移動無疑是這種模式最大的受益者。另外兩家運營商雖然也采用這種方式,但是用戶群以及影響力還遠遠不及中國移動。
但是工信部數據顯示,在今年一季度,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平均每月每戶收入(ARPU)卻都出現了下滑(中國電信未對外公布ARPU),也就是說,運營商固網業(yè)務增長的同時也在承受增量不增收的重壓。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