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wǎng)·極客觀察12月1日 Counterpoint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雙11購物節(jié)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銷量并沒有往常那么火爆,而華為以及小米銷量增長,與蘋果形成對比。但分析師也指出,雖然華為手機對蘋果帶來了沖擊,但影響還不夠大。
華為對蘋果手機造成沖擊
報告認為,在長達2周的促銷中(10月30日至11月12日),蘋果手機銷量同比減少4%,華為、小米同比增長66%和28%。在促銷期間,中國手機市場總銷量同比增長5%。
蘋果最新的iPhone 15起步價5999元,華為Mate 60起步5499元,小米最新的Mi 14起步3999元,三家都在競逐高端市場。
阿里巴巴、京東并沒有披露具體銷量數(shù)據(jù),不過京東透露,蘋果產品在該平臺的銷售額突破100億元。小米則表示,在雙11期間總商品交易價值超過224億元。
分析師普遍認為中國手機市場正在復蘇反彈。IDC推斷四季度將會實現(xiàn)增長,逆轉過去幾個季度的下滑趨勢。在雙11到來之前,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白熱化。蘋果為了爭奪蛋糕,已經在電商平臺打折。
蘋果將希望寄托在新iPhone 15身上,但在iPhone 15發(fā)布前一個月華為推出了Mate 60系列手機。10月末小米又推出旗艦手機Mi 14。按照小米CEO雷軍的說法,新機推出沒多久銷量就達到100萬臺。
Counterpoint分析師認為,蘋果手機在雙11期間表現(xiàn)不佳除了和競爭有關,也受到供應鏈的制約。
分析師Ivan Lam指出:“與10月份相比,11月份的供應有所好轉,但還是存在障礙。”雖然存在問題,但他預計蘋果供應會很快會恢復健康。
不論是Counterpoint還是IDC都認同一個觀點:雙11期間蘋果銷售不如預期,原因可能是iPhone 15鋪貨不夠廣,也可能是華為和小米崛起。過去幾年華為手機節(jié)節(jié)敗退,現(xiàn)在開始反彈。小米14也受到市場追捧,它搭載了驍龍8 Gen 3處理器,面對競爭也有優(yōu)勢。
華為給蘋果的沖擊還不夠大
雖然華為給蘋果帶來一定沖擊,但Evercore ISI分析師Amit Daryanani認為蘋果沒有必要太擔心,華為的影響有限。他說:“Counterpoint的報告讓投資者擔心,他們擔心華為會沖擊到蘋果,我們一直認為這種風險被夸大了?!?/p>
Amit Daryanani指出,雙11期間中國手機品牌表現(xiàn)比蘋果好,主要是因為降價力度比蘋果大。蘋果手機依然供不應求。Amit Daryanani認為,蘋果手機銷量下滑更多是供應造成的,市場份額并沒有大幅下滑。
Amit Daryanani稱:“看看數(shù)量,最近幾個季度蘋果在中國占據(jù)了15%的市場份額,但營收份額卻是37%。華為除了高端機外還銷售低端手機,蘋果卻集中于高端市場。蘋果客戶對價格沒那么敏感,更加忠誠,雖然華為競爭力增強,但我們相信蘋果的份額能保持下去?!?/p>
他還認為,麒麟9000s是中國芯片的一大突破,但它畢竟只是7納米芯片,離3納米芯片仍有不小差距,而且Mate 60系列手機至今仍然嚴重缺貨,華為可能已經將大量制造產能分配給AI芯片,所以現(xiàn)在華為手機對蘋果的影響仍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來。
除了華為因素,蘋果手機自己不爭氣也是一大原因。今年10月份,全球手機銷量同比增長5%,新興市場正在恢復。排在第一的是三星,占據(jù)全球20%的市場,然后是蘋果的16%,小米的12%,Oppo的10%,Vivo的8%。
在Counterpoint關注的76個國家中,三星在42個國家排名第一。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三星在當?shù)嘏诺谝晃?。雖然三星依靠廉價手機搶下一部分市場,但蘋果的競爭力下降也值得關注。
芯片是華為復興乃至超越蘋果的關鍵
華為手機要想恢復至原有的輝煌,超越蘋果,關鍵還是看芯片、生態(tài)系統(tǒng)。無論是芯片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都需要整個中國行業(yè)的支持,單打獨斗很難實現(xiàn)獨立。
目前中國芯片行業(yè)正在蓬勃發(fā)展,在過去一段時間,芯片封裝組件、先進芯片封裝產能一直短缺,主要就是因為中國企業(yè)的需求猛增。
比如,光掩膜生產商(比如Toppan、Photronics、Dai Nippon Printing)正在全力生產,以滿足中國企業(yè)的需求。雖然產能拉滿,但光掩膜仍然供不應求,未來一段時間光掩膜價格可能還會上漲。
當企業(yè)制造芯片時,將電路圖案轉移到硅晶圓上需要用到光掩膜。如果是制程較老的芯片,每塊晶圓大約需要30塊光掩膜,更先進的芯片需要70-80塊。英偉達曾說過,制造H100 GPU需要80塊光掩膜。
從光掩膜短缺可以看出中國半導體企業(yè)正在蓬勃發(fā)展,其中華為產業(yè)鏈的貢獻功不可沒。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中國無生產線的芯片公司已經達到3243家。
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已經證明中國掌握了7納米生產工藝。制造7納米芯片需要用到多重曝光,需要大量光掩膜。
不久前曾有專家稱,明年中國芯片將會迎來大爆發(fā)。種種跡象顯示,這種言論可能有一定根據(jù)。對于華為來說,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卻是光明的?。ㄐ〉叮?/p>
- 未來十年錨定混合式人工智能!楊元慶:中國依然是聯(lián)想的重中之重
- 廣州深挖昇騰+DeepSeek發(fā)展機遇,賦能百業(yè)千行智慧升級
- 谷歌不再維護AOSP?或許是想整合資源搞AI
- DeepSeek V3來了 老外評測結果:很不錯
- 對話趙少奇:為園區(qū)網(wǎng)絡注入感知能力,攜手伙伴共贏AI大時代
- 鯤鵬開源開放創(chuàng)新成效卓著,計算產業(yè)革新行勝于言
- 3D光電子芯片破解AI難題?新技術落地面臨三大挑戰(zhàn)
- 華為最新研判:AI已質變,AGI正加速到來
- 他山之石!美國最流行的18個智能體(上)
- 25萬塊GPU堆出350億估值:AI“算力黃牛”終成資本市場新寵?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