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朱飛)2月28日 還記得去年9月華為發(fā)布的由1024顆昇騰910處理器組成、創(chuàng)下全球訓練最快紀錄的Atlas 900 AI集群嗎?近日,這顆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星”跨界移動通信領域,奪得被稱為移動通信界產業(yè)“奧斯卡獎”的GSMA GLOMO未來技術大獎。
2月25日,GSMA宣布華為Atlas 900 AI集群榮獲Global Mobile Awards 2020 (GLOMO獎項)未來技術大獎。據介紹,本次GSMA GLOMO未來技術大獎獎項由GSMA組織方首次設定,旨在表彰那些超越時代、重塑世界的技術。
創(chuàng)辦于1996年的GSMA GLOMO大獎雖然由來已久且盛名在外,但首次設立的未來技術大獎獎項為何第一次就頒給一個看上去與移動通信似無關系的“AI尖子生”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三大硬核能力助力,華為Atlas 900 AI集群斬獲GSMA“奧斯卡獎”
GSMA GLOMO官方對華為Atlas 900 AI集群獲獎的評價是,“經過權威評委團的嚴格評審,Atlas 900憑借其全球領先的AI算力、極致的散熱系統(tǒng)、最佳的集群網絡等特性最終脫穎而出。Atlas 900有助于加速全球AI基礎研究和行業(yè)AI應用普及,為世界提供最強AI算力?!?/p>
從中可以發(fā)現,GSMA GLOMO主要看中了華為Atlas 900 AI集群的三大硬核能力,即全球領先的AI算力、極致的散熱系統(tǒng)、最佳的集群網絡。這其中,暫時拋開AI算力和散熱系統(tǒng)不說,網絡集群確是實打實的涉及網絡通信能力,這與出身移動通信產業(yè)的GSMA GLOMO大獎毫不違和。
資料顯示,華為Atlas 900 AI集群采用“HCCS、 PCIe 4.0、100G以太”三類高速互聯方式,基于CloudEngine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打造百TB全互聯無阻塞專屬參數同步網絡,降低網絡時延,參數同步時延縮短10%-70%,使得AI模型的訓練過程更加高效。從這個維度看,Atlas 900 AI集群不愧是出身于通信世家華為之手。若非如此,組成華為Atlas 900 AI集群的1024顆昇騰910芯片之間的高速通信將是大問題,疊加之后的最強AI算力也就無從談起。
說起算力,華為Atlas 900 AI集群自發(fā)布時起就創(chuàng)下全球訓練最快紀錄,目前仍是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該集群集成了上千顆昇騰910 AI處理器,總算力相當于50萬臺PC的計算能力。在ResNet-50的模型訓練基準測試中,Atlas 900以59.8秒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成為業(yè)界唯一能在一分鐘內完成訓練的產品,在同等精度下比第2名快出15%。
如此大規(guī)模的集群和超強的算力給散熱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華為采用混合液冷方案,創(chuàng)新地設計了業(yè)界最強柜級密閉絕熱技術,支撐超過95%的液冷占比。單機柜支持高達50kW的超高散熱功耗,實現PUE低于1.1的極致數據中心能源效率。與此同時,與傳統(tǒng)的8kW風冷機柜相比,可節(jié)省79%的機房空間。極致的液冷散熱技術滿足了高功率、高密設備部署、低PUE的需求,極大地降低了客戶的TCO。
如上三大硬核能力遇上GSMA GLOMO新設獎項的評獎宗旨,華為Atlas 900 AI集群拿下未來技術大獎也就水到渠成了。當然必須得說的是,隨著新ICT技術的涌現,近年來GSMA GLOMO大獎的評選領域已經超出傳統(tǒng)的移動通信范疇,同時AI技術與移動通信網絡及各行各業(yè)已經息息相關,因此可以說GSMA GLOMO將首個未來技術大獎頒給華為Atlas 900 AI集群也是順勢而為,前瞻性十足。
攜巔峰AI算力,華為Atlas 900全面助力大規(guī)模高性能AI計算
如上所述,三大硬核能力加持使得華為Atlas 900拿下了移動通信產業(yè)的“奧斯卡獎”。那么作為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它到底有什么用呢?顧名思義,華為Atlas 900最大的用處就是有力縮短客戶AI模型的訓練時間,大幅提高客戶的工作效率。
憑借強大的AI算力,華為Atlas 900特別適合于那些需要超大規(guī)模智能計算的場景。過去客戶幾小時甚至數天的計算工作量,Atlas 900只需要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可以完成,這為實時石油勘探、精準天氣預報、自動駕駛、視頻圖像渲染、空間探索、基因測序、復雜科學仿真等各領域的大規(guī)模復雜計算處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比如在天文探索領域,華為聯合上海天文臺與SKA,用Atlas 900對來自于SKA射電望遠鏡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只用10秒就能從20萬顆星星中檢索出相應特征的星體,輕松完成過去一個天文學家需要耗費169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又如在深圳鵬城實驗室,Atlas 900支持的超強AI算力可以向國內外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組織提供云端AI算力,協助科研人員開展各種超常規(guī)計算。
即使在GSMA可能最關注的通信網絡領域,華為Atlas 900也大有可為。比如,Atlas 900 可以大大加速運營商 AI 訓練過程,幫助運營商更快的上線 AI商用應用,提升客戶體驗。同時,Atlas 900可以優(yōu)化運營商網絡,向自動駕駛網絡(ADN)邁進,實現效率提升并為運營商節(jié)省運維成本。此外,運營商還可以通過 Atlas 900 對外提供云服務,幫助企業(yè)市場客戶開展AI 創(chuàng)新。
IDC報告認為,隨著全行業(yè)對AI系統(tǒng)的持續(xù)投入,全球AI系統(tǒng)支出將保持強勁增長,預計2023年AI系統(tǒng)投入將達到979億美元。隨著 AI 計算需求不斷增加,Atlas 900將作為AI計算中心的組件為訓練超大數據集和超復雜模型提供集群級的超算能力。如今,在華為自家的華為云上,已推出了多種基于Atlas 900的云服務,全面助力各種場景的AI計算需求。
華為科技新星,Atlas AI計算平臺持續(xù)加碼全面推進智能計算
不只是Atlas 900,Atlas計算平臺作為華為在AI領域重點突破的產品解決方案,其家族全系產品在過去一段時間里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已成長為華為公司一顆璀璨的科技新星,為該公司的AI領先地位立下汗馬功勞。
早在2018年10月舉辦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便發(fā)布了基于華為昇騰系列芯片和業(yè)界主流異構計算部件的Atlas智能計算平臺,通過模塊、板卡、小站、一體機等豐富的產品形態(tài),打造面向端、邊、云的全場景AI基礎設施方案。隨后的時間里,華為陸續(xù)發(fā)布了昇騰310處理器以及數款基于昇騰310處理器的AI計算產品——華為Atlas人工智能計算平臺逐步成型。
去年8月,華為發(fā)布目前全球算力最強的AI處理器昇騰910。昇騰910的推出標志華為構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完成,華為AI戰(zhàn)略進入新的執(zhí)行階段。9月,華為發(fā)布基于昇騰910的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 900,這款匯聚了華為幾十年技術沉淀的全新產品,給華為AI帶來新的突破,加速了科學研究與商業(yè)創(chuàng)新的智能化進程。
同時在這前后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內,除核心芯片和基于芯片的各種模塊、板卡、小站、一體機外,華為的訓練和推理框架MindSpore、芯片算子庫和高度自動化算子開發(fā)工具CANN、一站式AI開發(fā)管理平臺ModelArts等AI計算關鍵組件也紛紛成熟就位,與多種Atlas計算產品一起構成了華為覆蓋端、邊、云全場景的豐富而完善的AI計算平臺,包括Atlas 200、Atlas 500、Atlas 300、Atlas 800、Atlas 900等產品。
在華為Atlas智能計算平臺產品家族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行業(yè)應用落地,華為Atlas智能計算平臺全系產品屢獲行業(yè)大獎認可,使得華為AI在各行各業(yè)都聲名鵲起,不到兩年間便成為AI市場最活躍的玩家之一。
比如在2019年3月,憑借革新的設計理念,華為Atlas 300 AI加速卡和Atlas 500智能小站獲得國際著名大獎紅點設計大獎,持續(xù)引領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工業(yè)設計新風潮。在6月舉辦的Interop展會上,華為Atlas 500智能小站以“超強AI算力、云邊協同、邊緣部署”三大核心競爭力,斬獲Interop東京2019“Runners-up獎”,繼續(xù)引領邊緣計算智能化變革方向。11月,華為Atlas 500憑借著強計算、易部署、小體積、低能耗的優(yōu)勢在2019邊緣計算產業(yè)峰會上當選“2019年度邊緣計算十大解決方案”之一……
直至本次Atlas 900 AI集群再獲國際頂級大獎,一系列行業(yè)權威認可充分證明了華為Atlas系列AI計算產品有“顏”也有“料”,是華為全力投資智能計算,推動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在各行各業(yè)全面落地的有力支持和見證。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相信在華為整體計算戰(zhàn)略的指引下,在AI市場需求的刺激下,華為Atlas智能計算平臺未來還將持續(xù)“昇騰”,創(chuàng)造更多奇跡,獲得更多殊榮——最重要的是:以更多的硬核技術和商用落地,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推動智能無所不及!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MIT想用AI設計電動汽車,大幅縮短設計時間并節(jié)省成本
- 美媒:一些中國大模型已經追平甚至超越美國產品
- 透過這場開發(fā)者圈的“年度盛典”,窺見華為開發(fā)者生態(tài)構建之道
-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有進步 但離實用還很遙遠
- LLM很難變成AGI?科學家:創(chuàng)造AGI理論上可行
- PON在園區(qū)網絡的“先天不足”,無源以太全光來拯救!
- 英特爾CEO黯然退場背后:芯片制造陷泥潭,AI起大早趕晚集
- 開源5年樹立新里程 openEuler以智能 致世界
- 華為推出Mate 70手機引發(fā)高度關注 看外媒是如何評價的?
- 5G-A終端規(guī)模鋪開響應“以舊換新”,湖北移動“機網套”協同刺激內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