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采購”制度相繼在試點城市落地,引發(fā)了如火如荼的藥品降價潮。從政策主旨看,中標產品執(zhí)行“醫(yī)保支付價”,非中標產品執(zhí)行“梯度降價”,局限于“帶量采購”的目錄寬度,降價對藥品供零兩端的影響或仍處于可控范圍內,但不可忽視的是,隨著“4+7帶量采購”的持續(xù)推進,其引發(fā)的連鎖反應也將不斷發(fā)酵。
“價格倒掛”常態(tài)化
“4+7帶量采購”進入執(zhí)行期后,各試點城市旋即出現(xiàn)中標產品在醫(yī)院內外市場“同品不同價”的現(xiàn)象。常態(tài)化的“價格倒掛”對零售藥店來講,無疑是極為致命的打擊。
從“4+7帶量采購”的中標品種來看,對零售藥店的銷售貢獻以及利潤貢獻普遍較低,似乎對業(yè)績的直接影響不大。不過,總體來看,“價格倒掛”將影響零售藥店的價格形象,將使得普遍遭遇客流下滑危機的藥品零售行業(yè)面對雪上加霜的不利局面,在實際經營中,相對“自帶醫(yī)療屬性”、“自帶處方攔截屬性”和“自帶公益屬性”的醫(yī)療機構劣勢更加明顯。
從日前流出的福州市處方外流試點方案來看,“醫(yī)保支付同價”成為準入和退出的決定性因素:
在準入端,“若掛網價≤最高銷售限價,藥店銷售價格不得超過陽光采購平臺掛網價;藥掛網價>最高銷售限價,藥店銷售價格不得超過陽光采購平臺最高銷售限價”;
在退出端,“接入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yè)(含旗下門店)擅自更改調劑醫(yī)院外流處方所列藥品,或藥品儲備不足導致患者無法到店取藥,經調查核實年度累計達10次及以上的”,將實行“一票否決”。
題中之義,零售藥店欲承載外流處方,必須實現(xiàn)“同品同價”的商品配備,在“4+7帶量采購”的語境下,或將導致零售藥店原有的價格體系紊亂而進入負毛利經營的局面。
無解的“同品同價”
從試點城市零售藥店的應對來看,或暫時下降中標品種,與生產企業(yè)進行價格談判,或主動降價,自行消化降價帶來的利潤損失,但如此應對方式顯然不足以完全化解“4+7帶量采購”引發(fā)的價格危機。
或許有人認為,“同品同價”是無需質疑的邏輯,零售藥店理應把降價的風險向生產企業(yè)轉移。
有此想法者其實忽略了一個事實,即院內外市場的藥品流通成本的區(qū)別。市場化的零售藥店需要“自負盈虧”,自行承擔房租、人力、庫存等各項成本,需要合理的利潤空間維系生存;同理,藥品生產企業(yè)同樣需要合理的利潤空間支付流通成本。
“4+7帶量采購”的基本邏輯是“以量換價”,對于藥品生產企業(yè)來講,降價的成行不僅源于銷量的保證,更來源于推廣成本的降低(大量藥代消失)、物流成本的降低、渠道維護成本的降低;而返觀院外市場,行業(yè)集中度較低的現(xiàn)狀決定,藥品生產企業(yè)需要承擔倍增的流通成本。如是,中標品種在院外市場執(zhí)行“同品同價”并不具備充要條件,而中標價格形成的價格標桿亦不完全符合市場化要求。
不可否定“4+7帶量采購”對于緩解“看病貴”的正向作用,但是,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yī)患的用藥選擇空間。表面看來,院內市場?;尽⒃和馐袌鲅a高端,是“4+7帶量采購”后應當形成的市場格局,但是無差別的同價或降價政策,卻使得院內院外市場可能同時面臨“無藥可用”的問題,《我不是藥神》中的悲劇或將重演。
注:來源/中國藥店,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 從“團長”到“站長”,拼多多豐富電商就業(yè)生態(tài)“煙火氣”
- 電商西進助力“內外貿一體化”,拼多多“千億扶持”加速商家掘金西部市場
- “2025多多好特產”首站落子連云港,拼多多“千億扶持”多項舉措扶優(yōu)助農
- 拼多多“千億扶持”正式啟動“多多好特產”專項,百補頻道新增100億回饋商家
- 拼多多發(fā)布2024全年財報,加快上行“新質供給”,繼續(xù)深耕產業(yè)生態(tài)
- 亞馬遜第三方賣家銷量占比創(chuàng)新高,平臺收入結構轉型引關注
- 沃爾瑪電商加速布局中國市場:2024年新增中國賣家超16萬,國際化戰(zhàn)略引深思
- 京東宣布:3月1日起為外賣全職騎手全面繳納五險一金
- 拼多多“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推出惠商新舉措,新質供給助外貿工廠成功轉內銷
- 沃爾瑪全球電商發(fā)布2025年新賣家激勵計劃,最高優(yōu)惠達7.5萬美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