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三四年的智能手機普及浪潮中,臺灣半導體產業(yè)也受益良多。除了眾所周知的手機應用處理器供應商聯發(fā)科之外,還有大量的臺灣半導體廠商進入了手機上游供應鏈。不過據外媒報道,伴隨著全球智能手機增速開始放緩,臺灣芯片產業(yè)也開始主動調整,通過整合和并購,尋求提升市場份額,或是尋找手機之后新的芯片產業(yè)舞臺。
在過去幾年的爆發(fā)式增長背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出現了放緩。美國科技市場咨詢公司IDC預測說,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增速將會降到10.4%.在全球最大智能機市場中國,上半年已經出現了將近一成令人吃驚的萎縮。
據日經新聞報道,臺灣半導體行業(yè)的整合和并購最近開始變得活躍起來。作為手機芯片兩大巨頭之一的聯發(fā)科,計劃收購邏輯芯片廠商立锜科技(Ritchteck)科技公司。另外,全世界半導體封裝測試領域的劇透日月光集團,已經向一家對手發(fā)起了敵意收購計劃。
聯發(fā)科收購立锜科技的交易金額為8.9億美元,這一交易本周對外宣布,到明年二季度,交易將全部完成。
聯發(fā)科的董事長蔡明介表示,此次并購的目的是擴大市場份額。據報道,立锜科技在電源轉換控制芯片領域擁有很強的實力,這種芯片可以幫助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節(jié)省電耗。未來聯發(fā)科將會和被收購公司緊密合作,推動智能手機、工業(yè)設備和醫(yī)療器械的能耗進一步降低,另外共同開拓物聯網市場。
聯發(fā)科是全球有名的手機芯片制造商,其主要設計和研發(fā)芯片,具體的制造委托給半導體代工廠。去年,聯發(fā)科斥資38億美元收購了臺灣行業(yè)內排名第二的晨星半導體公司。
聯發(fā)科當時還宣布,將會在2015年繼續(xù)收購四家芯片設計公司。蔡明介表示,立锜科技的收購談判主要在過去一到兩個月內完成。
根據“世界半導體行業(yè)統計服務”的數據,去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長了9.9%,達到3358億美元。該機構預測今年的市場增速將會降低到3.4%.
雖然半導體市場仍在增長,但是由于臺灣半導體產業(yè)主要依賴智能手機,因此目前陷入了被動中。今年從五月份開始,臺灣地區(qū)的電子出口已經連續(xù)下滑,八月份下滑的速度高達11.4%.
受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萎縮的影響,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也出現了放緩,去年30%的高增長,已經一去不復返。
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統計,今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同比萎縮了4%.對于臺灣手機芯片產業(yè)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
臺灣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yè)的一個中心,許多大公司仍然由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領導,這阻礙了半導體產業(yè)的整合重組。其中在沒有生產工廠的芯片設計領域,臺灣分布著大大小小一大批公司。
不過智能手機開始放緩或萎縮,臺灣芯片廠商需要通過并購,來尋找下一個發(fā)展機會。
并非所有的收購計劃都能夠如愿以償。去年八月份,日月光集團宣布將斥資大約10億美元,收購半導體封裝測試企業(yè)“矽品精密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
日月光集團強調說,股權收購之后,他們不會干擾矽品精密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
如果這一惡意收購成功實現,那么日月光集團和矽品精密將會占據全球三成的芯片封裝市場份額。
不過,矽品精密的董事長Bough Lin對于日月光集團的惡意收購十分不滿,稱對方沒有實現提出收購股份的通知。據悉,該公司可能會聯合全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yè)富士康集團(臺灣稱為鴻海精工),發(fā)起企業(yè)控制權“防守保衛(wèi)戰(zhàn)”.
- 2025中國移動云智算大會丨第二屆“五岳杯”量子計算挑戰(zhàn)賽圓滿落幕
- 微軟否認停止中國區(qū)運營 裁員實為旗下合資公司微創(chuàng)
- 前2個月我國軟件業(yè)務收入18965億元 同比增9.9%
- 國產CPU一枝獨秀:北京終端設備龍芯集采占六成
- 《國家創(chuàng)新指數報告2024》發(fā)布 中國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排名第十位
- 華為2024年全球銷售收入8621億元:智能汽車、終端和數字能源增長迅猛
- 第九屆華為ICT大賽中國總決賽編程賽在東南大學舉行,晉級全球總決賽名單揭曉
- 聯想集團CTO重磅宣布:將打造模型工廠
- 楊元慶立下聯想新財年軍令狀:營收再次雙位數快速增長
- 信息量極大!楊元慶描繪聯想創(chuàng)業(yè)5.0時代藍圖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