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白條”不還,當心背上征信污點

blob.png 

很多人都知道,欠了銀行的錢不還,后果很嚴重。一旦被列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淪為人人口中的  “老賴”,不僅很難再拿到貸款(快速審批秒下款),而且在乘坐飛機高鐵、住酒店、旅游、子女就學、買車買房等等消費中會處處受限。

而對于“白條”、“花唄”這些互聯網上的消費信貸產品,如果出現逾期,甚至惡意拖欠又會怎樣呢?小編在仔細研究了幾款類似產品的使用條款后發(fā)現,對借錢不還的人來說,后果同樣嚴重!以京東金融的“白條”為例,小編梳理了以下幾個常見誤區(qū)。

誤區(qū)一:只要不是銀行不還錢也不會影響個人征信記錄。

我們通常所說的個人征信,主要是指由央行搭建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截至2015年4月底,數據庫里收錄自然人就已經超過了8.6億。

互聯網上的消費信貸記錄是不是會影響個人征信狀況,其實通過用戶協議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以京東金融的“白條”為例,小編發(fā)現,在開通服務前,用戶需要授權同意若干個服務協議。其中《白條(京東金融)信用付款服務協議》中寫明“京東金融有權根據相關適用法律,將在信用付款服務關系建立和存續(xù)期間獲得的用戶的個人基本信息、債務信息、信用信息等有關信息提供給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機構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另一份《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授權書》中也明示,用戶需授權京東金融及其合作的金融機構“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采集并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公安部公民身份信息數據庫、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提供符合相關規(guī)定的本人信息和信用信息”。

此外,包括小白信用的《隱私權聲明協議》、金條的《借款合同》中也都有類似的表達。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使用“白條”時有惡意拖欠的行為,很有可能已經被記錄在央行征信記錄。而且根據目前的《征信業(yè)管理條例》規(guī)定,一旦有了個人信用的不良記錄,即便是還清貸款之后,記錄仍將保留5年。這意味著在這5年中,所有可以接入征信數據庫的機構都能看到相關的違約信息,個人生活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blob.png 

誤區(qū)二:只要不買車,不買房,有信用不良的紀錄對日常生活不會有多大影響。

個人信用的不良記錄會直接影響銀行等金融服務機構的信貸審批,這一點很多人已經有體會。那么,是不是只要沒有買房買車的大額貸款需求,不良紀錄就不會有影響呢?這又是一種常見的誤解。

以京東的“小白信用分”和阿里的“芝麻信用分”為代表,個人信用已經越來越多地與租房、出行、求職等生活場景緊密相連?;▎h和借唄的還款情況會影響芝麻分的分值。同樣,如果“白條”有拖欠,小白信用分也首先受到影響。那么白條所覆蓋的信用免押租房、租車,以及在線教育、裝修、醫(yī)美等的分期服務等統統不能享用。隨著“小白信用分”應用場景的進一步擴大,“老賴”們會發(fā)現不便之處會越來越多。

而且,京東金融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正在不斷深入。例如與銀行合作的“小白卡”與白條業(yè)務就頗有關聯。未來的合作中,兩方是否會基于白條的信用狀況等來擴大合作外延也未可知。

更為嚴肅的是,惡意拖欠很有可能會面臨法律訴訟。而在法律判決之后拒不執(zhí)行的,就會進入失信人員名單。除去各種消費限制不說,這個名單在百度隨便一搜就能看到……真的到了這一步,身邊基本上就沒朋友了吧?

誤區(qū)三:做消費信貸的機構那么多,沒有接入央行征信的不良記錄,“白條”就看不到。

市場上消費信貸的機構有很多,總有人想著在一家出問題后再去找下一家。尤其對于新興的網絡借貸機構來說,很多都未能接入央行征信。是不是未記錄在央行征信數據庫中的信息,就無法被“下一家”了解到呢?這里面也存在誤解。

同樣以白條的上述條款為例,目前京東金融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及支付清算協會的會員單位,已經加入了會員機構間的信息共享。也就是說,協會的會員機構中,如一些網貸平臺上的不良記錄,會被京東金融看到;同樣,“白條”的不良記錄同樣也可以被這些平臺查到。

未來,信用社會的健全,會讓失信的人越發(fā)感受到寸步難行?;剡^頭想想,個人的信用可是比欠下的錢價值高多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1-26
借了“白條”不還,當心背上征信污點
很多人都知道,欠了銀行的錢不還,后果很嚴重。一旦被列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淪為人人口中的 “老賴”,不僅很難再拿到貸款(快速審批秒下款),而且在乘坐飛機高鐵、住酒店、旅游、子女就學、買車買房等等消費中會處處受限。而對于“白條”、“花唄”這些互聯網上的消費信貸產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