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 Ralls
近年來藝術領域內的企業(yè)家精神廣受關注。無數(shù)機構實行了一個接一個的項目,關于企業(yè)家精神的討論也成了當代音樂界內一個熱門的話題。而作曲家、指揮家Justin Ralls 在這篇題為《藝術領域內的企業(yè)家精神》的文章中討論了有關藝術領域中的企業(yè)家精神現(xiàn)象,還有其對于社會作曲家的巨大影響。
作為一名學生,我被告知僅靠作曲來謀生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有許多其他選擇:從事競爭激烈的商業(yè)電影、錄像、網游及廣告歌曲行業(yè);從事教育(做家教或機構老師);以及其他工作,運用其他任何技能,只要能供你支持自己的音樂和愿望;或者這些工作都做。所有這些都不錯,只不過要是作曲家不那么喜歡從事藝術管理、不那么擅長社交媒體或籌資活動、不那么容易被商業(yè)圈同化,那會怎么樣呢?要是作曲家不那么想做一名表演家,其優(yōu)勢也不適合做一位企業(yè)家,那該怎么辦呢?
這是每一位作曲家都面臨的普遍現(xiàn)象。成為當今作曲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還需要有奉獻精神,有思想,有靈感。一名作曲家也面臨著許多作曲后的挑戰(zhàn)。作曲本身就是一種全職工作。然而在創(chuàng)作完一段曲子后,如今你還經常得自己負責曲子的編排和演奏——找足夠的演奏者和場地、籌資舉辦活動以及進行有效推廣。學生時代你就被告知沒有人會為你做這些事。但也有一些作曲家能獲得大量傭金,能舉辦很多演奏會,也能在電影業(yè)獲得成就,因而你就明白了在某些地方仍有人從事作曲行業(yè)的同時還能獲得資金支持。不過很顯然這種例外現(xiàn)象在不斷減少,而且也沒那么多錢分配給你。因此,我們不得不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建立一個文化經濟空間。就好比一位建筑師完成了精密的規(guī)劃后得自己去建造這棟房子,包括出錢買材料,雇傭勞力,買場地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過去,作曲家通常都是富裕贊助人的天才寵物——皇室及產業(yè)巨頭負責照顧他們并資助他們的事業(yè)。也許人們會有這樣一種觀點,即成為一名作曲家從不是一個“真正的”職業(yè)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也就是羅伯特·亨利所稱的“藝術精神”。事實上,亨利寫過他喜歡將藝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謀生方式。“琳達·埃希格教授是藝術企業(yè)家精神的一位直率的擁護者,她強調中產階級藝術家的作用,那些藝術家既不貧困也沒有因藝術致富。她稱其為“藝術企業(yè)家精神”或“藝術家自我管理”,這是美國藝術家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正是這些藝術家,這些中產階級藝術家能給社會帶來好處,能創(chuàng)造出色的作品,且用一種有意義的方式評論這個體系。”
美國公共事業(yè)振興署推出的南加州聯(lián)邦音樂項目,1937年
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經濟現(xiàn)狀,加上中產階級的系統(tǒng)性毀滅使得埃希格的話對于潛在學生來說是一種令人困惑的要求。我要向琳達·埃希格提出的問題是:當這個體系在不斷毀壞社會公益且阻止藝術家完成出色工作時,藝術家要如何給社會帶來好處,創(chuàng)造出色的作品,且用一種有意義的方式評論這個體系呢?
結局并不是有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而是掙扎求生的行為——模糊了愿望和卑微的機會主義。作曲家尼古拉·切斯在其博客中舉了萬能的美元為例:
為了用美元描繪出現(xiàn)狀,2012年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報告“藝術的資助情況“顯示,美國國家撥給藝術基金的預算人均只有0.47美元——排名第二最低的國家是新西蘭,人均2.98美元。調查中其他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之間展現(xiàn)出驚人的差距,加拿大成倍超越以上國家,人均達5.19美元,而英國威爾士則高達人均17.80美元。然而,以上數(shù)字給我們描繪的暗淡圖景顯示的不僅僅是財政或經濟方面的:它也解釋了藝術家缺乏追求藝術事業(yè)的激勵因素,也暗示管理者為推動文化建設所付出的代價未免太低……這樣你就能明白,為什么這已經不僅僅是機械的或財政方面的問題,而是一個深層社會問題了。
最近我與一位朋友及其上司(一個60出頭的男人)一起吃午餐。我們愉快地討論了科學、藝術以及意識等話題。他對我的音樂也很感興趣。我說他可以在網上免費聽我的音樂,但他卻堅持要付錢,并說“您給我開個價就是幫我的忙了。“這簡直太奇怪了,我非常驚訝,一點準備也沒有。我并沒有開發(fā)自己的網站,包含iTunes風格的購買方式及下載權限,也沒有獲得唱片公司的支持來資助及分銷我的錄音帶。我為什么不開發(fā)自己的網站呢?主要是因為我忙著磨練自己的創(chuàng)作技巧。我看中的是我工作的質量和完整而不是銷售。我沒法兒跟這位真心喜歡我音樂的顧客爭論,但他的贊賞卻被這種深深的交易道德準則——即我們必須給一個相當主觀性的非固定實體定一個固定價值——阻礙了。
接下來關于可能不穩(wěn)定的音樂經濟學的討論最好要考慮一下普通人的倫理道德。就像維持人類生命的空氣、土地、水以及陽光是人類享有的普通權利且人人擁有一樣,社會知識及創(chuàng)造性公共財富也是如此。盡管意思隱含,但這種模式卻是一種公共互惠關系。藝術家及音樂家可以創(chuàng)造并提供其音樂作品和勞力供大家免費“使用“,但消費者要付錢給一個支持藝術家且鼓勵更多創(chuàng)新及文化豐富的體系。我們的政府可以很容易的創(chuàng)建這樣一種體系。大蕭條時期美國公共事業(yè)振興署推出的聯(lián)邦音樂、劇院及作家項目就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因為他們雇傭了成千上萬名藝術家、作曲家和音樂家。隨著國家將資源和能源用于另一項事業(yè)——戰(zhàn)爭——這些項目都沉入海底。人們都不從事藝術創(chuàng)造了,反而開始制造炸藥,大量企業(yè)建來摧毀城市,然后再建,這一過程就耗費了不少金錢。
紐約市聯(lián)邦音樂項目海報,在Y.M. & Y.W.H.A.舉行免費交響音樂會
尼古拉·切斯在NewMusicBox的評論中進一步聲明“通過一種社會損耗,我所做之事的低價值要求我必須成為一名企業(yè)家……這意味著我在自己的領域內扮演者雙重、三重甚至四重角色。我是一名作曲家,也經常是主管人、制作方,最近又成了演奏者……我們如今面臨的問題是那種模型的有效性如何,因為它需要我們藝術家更多更多的關注??雌饋硭坪踹@種想法已經成為美國文化處理者一個方便的替罪羊了。“
如果我們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成果,例如我們的音樂、想法及精力在社會考量中不能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如果作曲和演奏音樂沒有獲得食物、住房及醫(yī)療服務的交易價值,那么我們就必須改變自己作為藝術家的價值,要么遵循社會考量及價值標準,要么改變社會考量及價值標準。
我們不會去鼓勵藝術家遵循社會外界壓力來解決這些基本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家精神就可以用作一個寶貴的工具來重新設計音樂家和社會的關系——來鼓勵進行一種完全的重新評估。
不管你如何切割問題,對我來說這些論點和經歷都指向一個事實: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意識——也就是說,尋求實現(xiàn)替代我們日常社會主宰價值的另一類價值。我們可以通過集體拒絕支付施加在年輕創(chuàng)造者身上的不可能償還的債務來實現(xiàn),他們不斷地工作,為社會創(chuàng)造福利,卻沒有獲得任何金錢補償。我們也可以組織更多的作曲家團體或授權許多國家性和地區(qū)性集體來展開政治經濟激進主義,要求我們的政府提供必要資源來鞏固藝術團體的力量,實現(xiàn)他們的藝術愿望。我們也可以進一步開發(fā)像BELTA或者The Impresario Society一樣新的籌資方式,努力創(chuàng)造新方法來支持藝術家并把社會財富轉化成有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我們也可以發(fā)表更多文章來引發(fā)更多深入我們沮喪且不公正待遇根源的討論,而不是僅僅處理其表面現(xiàn)象。這種意識上的轉換是第一個創(chuàng)造性時刻,是革命性藝術的先例。一位評論員將這種意識轉變形容為接受真理:
約瑟夫·坎貝爾在與比爾·莫耶斯的會話中被問到有關薩滿教巫師的問題。莫耶斯想知道薩滿教巫師是否仍然存在??藏悹柣卮鹫f,現(xiàn)代的薩滿教巫師就是我們的藝術家。在真正創(chuàng)造的時刻,一種可能性會自動出現(xiàn),讓你轉變自己的意識……我們越多的人體驗到那種視野,轉變意識的可能性就越大。模式轉變是很可能的,但只有在我們中有足夠多的人停止思考一刻鐘,處于完全有意識狀態(tài),且讓“真理“進入大腦時才會發(fā)生……到那時我們就能進入薩滿教巫師或藝術家的領域了。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一刻。
(尚智編譯)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lián)系:xieyj@phoenixtv.com.cn。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智駕領域智界就是第一?問界排第幾?
- ChatGPT推出圖片管理功能:AI創(chuàng)作更高效!
- 抵御關稅沖擊,美國PC市場2025年Q1逆襲:出貨量激增12.6%,庫存量將大增
- 全球電車風潮涌動:中國與歐洲領跑,同比增長29%的電動汽車銷量新篇章
- AI編程大勢所趨:半年內90%,一年內幾乎全部代碼由AI編寫
- iPhone 17系列機模意外曝光,小米SU7 Pro交付時間嚇壞用戶
- 福耀科技大學獲批,曹德旺回應:壓力山大,批下來就要做好,求真務實才是關鍵
- 特斯拉Cybertruck新功能:FSD大更新,輕松實現(xiàn)停車啟動、智能召喚與倒車,駕駛更智能!
- 大眾汽車裁員風暴來襲:軟件部門Cariad大刀揮向三成崗位,風雨飄搖中的裁員序幕?
- 保時捷扛不住壓力裁員3900人:全球跑車銷量王也難逃經濟寒冬?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