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大IT企業(yè)陸續(xù)發(fā)布季度財報,以諾基亞、微軟為首的國際知名IT廠商均已“虧”字當頭,微軟更是出現(xiàn)了上市26年來的首次季度虧損。其中,多家傳統(tǒng)的手機廠商和移動通信設備商業(yè)績表現(xiàn)不佳,市場陷入低迷,行業(yè)受困。
諾基亞巨虧恐難扭轉頹勢 微軟上市26年首現(xiàn)季虧
繼近期爆出裁員撤區(qū)、手機甩賣的消息后,諾基亞上周發(fā)布了慘淡的第二季度財報。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公司凈虧損為14.1億歐元,虧損額較上年同期的4.92億歐元急劇擴大。
此前,諾基亞試圖用Lumia900來奪回失去的市場,諾基亞方面稱,今年第一季度Lumia系列手機共售出超過200萬臺,第二季度發(fā)售了400萬臺。而調查機構尼爾森的報告卻稱,Lumia全系列在二季度僅銷售33萬臺。而近期,諾基亞宣布Lumia900售價由99.99美元暴跌至49.99美元。
今年6月,微軟在WindowsPhone8發(fā)布會上宣布WindowsPhone7.5設備將無法升級到WindowsPhone8,也無法運行基于后者開發(fā)的應用。而發(fā)布不久的Lumia900等4款諾基亞WindowsPhone手機全都成為了 “淘汰品”,諾基亞借助微軟扭轉頹勢的期望也化為了泡影。
同時,微軟日前發(fā)布了2012財年第四財季財報,其第四財季微軟凈虧損4.92億美元,這是微軟上市26年來首次季度虧損。
2007年,微軟斥資63億美元收購了在線廣告公司aQuantive.但aQuantive業(yè)績不如預期,微軟于今年7月初宣布將賬面資產價值減記62億美元。若不計入這項支出及與購買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升級相關的5.4億美元遞延營收,微軟第二季度凈利潤為69.3億美元。
摩托羅拉虧損加劇 谷歌受累營收仍增長
與諾基亞和微軟的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谷歌,其公布的截至6月底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谷歌第二季度的營收122億美元,同比增長35%.凈利潤是27.9億美元。
谷歌在5月中旬完成了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交易,為它在競爭非常激烈的智能手機硬件市場提供一個立足點。
但在“入谷”之后的第一個季度里,摩托移動虧損額為2.33億美元。其中移動業(yè)務虧損1.92億美元,商業(yè)部門虧損4100萬美元。
目前,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已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尚看不到對摩托移動進行了哪些改造并提供了哪些支持。在今年一季度,也就是被谷歌收購前的最后一個季度,摩托移動的虧損還只是8600萬美元。
愛立信毛利率萎縮 電信設備商業(yè)績集體下滑
據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日前發(fā)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二季度凈利潤約合1.58億美元,同比下滑64%,毛利率也萎縮至32%.
電信行業(yè)分析師付亮認為,造成電信設備商集體業(yè)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全球整體經濟形勢不樂觀,導致了各國運營商推遲了設備采購,電信設備商的盈利受到影響;二是通信發(fā)展越來越數字化,傳統(tǒng)電信設備商遇到了更多新的對手。
據預計,這種業(yè)績下滑的趨勢近期是無法看到好轉跡象的,至少要到今年年底才能看出形勢會不會變好。付亮表示,面對當前的這種不利局面,電信設備商們要根據各自的條件選擇業(yè)務轉型的方向。
研究公司Gartner的報告顯示,由于受到歐債危機和全球經濟疲軟的影響,全球電信設備支出規(guī)模今年將僅增長6.9%,增幅低于去年。
- 馬斯克面臨三大危機:銷量下滑、品牌信任危機、股價暴跌,特斯拉前路何在?
- 美國用戶:換iPhone要掏更多錢?警惕消費陷阱!
- 三星探索折疊新邊界:四折手機專利亮相,折疊技術再突破
- 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小米創(chuàng)業(yè)路15年,風雨兼程,創(chuàng)業(yè)未有終點
- 英特爾臺積電合資計劃遭質疑:強強聯(lián)手能否互補,還是競爭加???
- Meta開源最強AI模型Llama 4:打破界限,引領開源AI新潮流
- 賈躍亭回應美汽車關稅新政:法拉第未來將受益,但挑戰(zhàn)仍存
- OpenAI宣布推遲GPT-5推出時間,揭示新模型發(fā)布計劃
- 新關稅威脅下,蘋果考慮巴西擴產應對漲價,消費者需做好準備?
- 東風車規(guī)級MCU芯片:揭秘DF30流片之旅,預計明年正式揭開神秘面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