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數據顯示,一流的YouTube明星在Facebook上發(fā)布的視頻數量僅為發(fā)到YouTube上的五分之一。分析稱,他們之所以疏遠該社交網絡巨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尚未建立起廣告分成模式。
近一年前,Facebook開始接觸YouTube上的明星和多頻道網絡,鼓勵他們考慮將其內容發(fā)布到Facebook“原生的”視頻播放器。這是Facebook挑戰(zhàn)YouTube網絡視頻霸主地位的計劃的開端。
疏遠Facebook
然而,盡管在那之后Facebook的視頻播放量取得了爆炸式增長(該公司聲稱日視頻瀏覽量達到40億),但很多一流的YouTube視頻創(chuàng)作者仍疏遠Facebook。
例如,根據網絡視頻數據公司Tubular Labs的分析,5月有68%的一流YouTube視頻創(chuàng)作者曾在Facebook上發(fā)布視頻,但當中沒有一個創(chuàng)作者當月在Facebook上獲得的觀看量超過YouTube。
分析機構Pixabilty也指出,一流的YouTube視頻創(chuàng)作者在YouTube上平均發(fā)布的視頻數量為在Facebook上發(fā)布的五倍。YouTube上訂戶最多(超過3800萬)的創(chuàng)作者PewDiePie今年以來僅僅上傳了10個視頻到Facebook,發(fā)布到YouTube上的視頻則達到333個。
為什們會這樣呢?雖然數目眾多的創(chuàng)作者背后的動機不好概述,但有幾大因素似乎在制約YouTube明星去熱情擁抱Facebook。最重要的一點是,Facebook還沒有為內容制作者建立起廣告收入模式。此外,Facebook的動態(tài)信息可能不大適合傳播部分較為流行的YouTube內容。YouTube以網絡視頻為中心的性質和社區(qū)也尤其適合網絡視頻明星建立粉絲基礎。
幾大制約因素
以PewDiePie為例,他有很多的Facebook視頻實際上是將受眾導向YouTube——Hannah Hart、Grace Helbig等YouTube明星的慣用策略。
另外,像The Fine Bros這樣的熱門YouTube頻道從來不將像《React》這樣的熱門YouTube節(jié)目發(fā)布到Facebook。
有意思的是,這一策略跟傳統(tǒng)出版商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少傳統(tǒng)出版商爭相讓Facebook處理其最好的內容的分發(fā),比如《紐約時報》。部分媒體公司很興奮Facebook的視頻播放器能夠幫助它們快速傳播內容(特別是考慮到視頻會自動播放),而很多YouTube出身的人才則僅僅是試水一下Facebook平臺。
雖然YouTube明星們一直都抱怨YouTube抽走創(chuàng)作者高達45%的廣告收入,但他們在該平臺上早就可以賺錢了。Facebook則才剛剛開始探索如何將廣告融入視頻內容,只是在跟少數的一些合作伙伴展開合作。
另外,特定類別的內容,如個性驅動型的“vlogging’”和美容教程,太有YouTube特色了,在Facebook的動態(tài)信息環(huán)境中可能無法產生同等出色的交互。
有創(chuàng)作者指出,YouTube的社區(qū)元素不可低估,難以在Facebook上復制。在該社交網絡上,很多人只是隨即瀏覽動態(tài)消息中的視頻,而不會每周甚至每天去訪問創(chuàng)作者的頁面。
“人們去Facebook看有趣的文章,看新聞視頻和獲病毒式傳播的視頻。”擁有超過130萬YouTube訂戶的喜劇明星杰克·瓦勒(Jack Vale)指出,“我知道有很多的YouTube創(chuàng)作者對Facebook的算法感到很失望。你的專頁可能有100萬個贊,但你發(fā)布的內容卻只有幾百人看到,僅僅獲得20個贊。”
另外,YouTube創(chuàng)作者對于Facebook也不大信任。動畫工作室MCN Frederator Networks創(chuàng)始人弗雷德·塞伯特(Fred Seibert)說,讓眾多營銷者很受挫的是,以往Facebook股東它們去積累更多的贊,而現在卻慫恿它們購買付費廣告來吸引人們訪問其Facebook頁面。
“我覺得他們對于獨立的創(chuàng)作者并不友好?!彼f道,“他們喜歡掌控一切,他們的口碑并不好。因而我會想,從發(fā)行人的角度來看,我們是否得多提放點。”
Facebook讓部分創(chuàng)作者心存擔憂的另一點是,它沒有實施適當的工具來保護版權。上個月,Fullscreen的CEO喬治·斯特洛姆波洛斯(George Strompolos)又一次在Twitter上吐槽這一問題。
不過,很多人也坦言,Facebook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成為了視頻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實屬不易,現在下過多的結論還言之過早。以新聞為導向的Young Turks網絡有部分內容在Facebook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括Destorm Power在內的一些YouTube創(chuàng)作者改造了他們的內容,使得它們更能迎合Facebook的動態(tài)消息,增加話題性。
網絡視頻公司Kin Community的CEO邁克爾·韋恩(Michael Wayne)指出,YouTube花了數年的時間建立起合作伙伴項目Content ID和銷售人員團隊,從而幫助程序員掌控該平臺。
當然,要是Facebook開始向YouTube創(chuàng)作者提供很有吸引力的分成模式,不少創(chuàng)作者可能會改變主意。
知名視頻達人Freddie Wong表示,有其他的創(chuàng)作者說,如果Facebook建立起了富有吸引力的廣告模式,他們可能會更多地使用Facebook平臺。
譯者:樂邦
百度新聞與網易科技合作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 小鵬X9升級版:零重力沙發(fā)帶來舒適出行新體驗
- 谷歌“養(yǎng)閑”部分 AI 員工一年,防人才流失投奔競爭對手,你怎么看?
- 高鐵試行寵物托運,鐵路12306創(chuàng)新服務,讓旅途不再孤單
- 保時捷聯手地平線研發(fā)智能駕駛:破局未來汽車智能革命
- 蔚來能源股權爭奪戰(zhàn)升級?寧德時代官方回應
- 美國消費者涌入蘋果店,爭相購買新iPhone:科技潮流,還是消費狂熱?
- 小米回應續(xù)保被拒或保費上漲問題: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權益
- 抖音辟謠卡:如何應對謠言治理的巨大挑戰(zhàn),抖音高管揭秘
- 馬斯克“學歷鄙視”遭反擊:誰說學霸不懂人間疾苦
- 美財長甩鍋DeepSeek:美股崩盤疑云背后的秘密,關稅政策成替罪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