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年底開始,全面屏手機在市場中徹底大爆發(fā),但由于技術方面的問題,目前能做到100%屏占比的手機幾乎沒有,隨之而來的便是劉海屏的跟風。劉海屏的到來雖說是提升了手機的屏占比,但在設計上卻存在缺陷,另外齊劉海的設計難免也給我們帶來審美上的疲勞。同時在今年6月,藍綠大廠發(fā)布了兩款拋棄劉海屏設計的手機,為提升更高的屏占比,這兩款手機分別采用了滑蓋或升降攝像頭的設計,難道滑蓋全面屏的設計會成為今年的香饃饃嗎?
繼藍綠大廠后,榮耀和小米相續(xù)推出滑蓋手機
近日網(wǎng)上有消息指出,即將推出的榮耀Magic2和小米MIX3在設計上都采用了滑蓋式全面屏設計,以此來獲得更高的屏占比。網(wǎng)友認為這是繼劉海屏之后又一創(chuàng)新設計,同時也有不少網(wǎng)友提出質(zhì)疑,滑蓋式設計雖然保證了手機的屏占比,但手機的厚度增加了,并在一些功能上忽略了用戶的體驗,不少網(wǎng)友認為看似滑蓋的設計很時尚,其實是讓手機設計在倒退。
黃章解讀滑蓋全面屏的設計,稱為是窮途末路的設計
近日,黃章在論壇中對滑蓋全面屏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黃章表示,滑蓋可以說是窮途末路倒退的設計,拋開復雜機械帶來的麻煩,要么手機厚得像磚頭,要么拍照成像質(zhì)量大減。就為了中看不中用的噱頭營銷大師才會干的事而不是產(chǎn)品工程設計師。看來滑蓋全面屏設計著實把手機變厚了,印證了手機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說法。
靠同行襯托,魅族16th系列彰顯“魅式”風格
魅族16th讓網(wǎng)友是又愛又恨,從8月8日發(fā)布會至8月20日首銷,魅族16th系列單京東上的預約量就突破了百萬,并在首銷日當天上演了“一秒沒”的盛況,讓眾魅友們是無功而返。在設計上,魅族16th系列將視覺美感與握持手感打磨到了極致,7.30mm的厚度和152g的重量,是它成為目前最薄最輕的旗艦機。左右邊框僅為1.43mm,上下邊框窄至7mm,在極致的邊框工藝下締造出高達91.18%的屏占比,名列前茅。最大6.5英寸的定制對稱式全面屏,單定制費用就高達600萬美元,不得不承認,在滑蓋屏的依托下,魅族16th系列無論是顏值還是體驗,都深受網(wǎng)友的青睞。
下料足!魅族16th系列是一款相對平衡的旗艦機
魅族16th系列的用料可謂是相當?shù)拿停t到的驍龍845徹底將手機的性能發(fā)揮到了極致,輔以液冷銅管散熱技術,為魅族16th系列高性能模式提供散熱的清涼源泉,一改旗艦機燙手的詬病。拍攝方面,魅族16th系列搭載有頂級IMX380感光元件,使魅族16th系列煥發(fā)出全新AI暗光拍照能力。另外,該系列還搭載有全新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快至0.25秒的解鎖速度,其成功率高達99.12%,盡顯16th系列的潛隱之美。還有第二代魅族 mEngine 觸感引擎的加入,徹底喚醒魅族 16th 系列手機觸控靈魂。新一代雙揚聲器的加入,為魅族16th系列提供 Bass 級立體音效。將這些配置集中到一起,才有了看似相對完美的魅族16th系列,又怎能不受網(wǎng)友們的青睞呢!
截止目前,魅族16th系列算得上是眾旗艦機中一騎絕塵的產(chǎn)品,同時也不難發(fā)現(xiàn),黃章對自己的產(chǎn)品是充滿了信心。據(jù)悉,即將發(fā)布的榮耀Magic2和小米MIX3并沒有采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w全面屏若沒有屏下指紋識別的加持還算完美嗎?不知各位看官對此有何看法呢?
- 歐盟欲斷碳纖維供應鏈,日本材料業(yè)面臨挑戰(zhàn):禁碳能否突圍?
- 微信新功能引熱議,騰訊高管回應沖上熱搜:理性討論,勿過度解讀
- 順風車司機高速上開輔助駕駛剪指甲?官方回應:嚴查違規(guī)行為
- 2024年車市競爭白熱化,賽力斯領跑毛利率,理想汽車能否后來居上?
- 阿里云助力地平線智駕大模型訓練:從云端到端,智能駕駛再提速
- 供應鏈揭秘:iPhone若重返美國制造,售價飆升至令人咋舌的2.5萬元
- 華盛頓州特斯拉超充站爆炸疑云:小型炸彈引發(fā)?真相待解
- 劉強東下單蔚來ET9,李斌親自交車:這輛電動跑車會如何改變他的出行方式?
- 阿里云劉偉光:揭秘未來新模式:AI Agent Store,讓智能生活更進一步
- 阿里云百煉創(chuàng)新助力:MCP服務部署與調(diào)用輕松實現(xiàn),幾分鐘搭建Agent,高效運維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