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這個“浪漫即正義”的節(jié)點,各大電商平臺為迎合消費者“剁手”需求,紛紛展開了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但是,這場廣大消費者的網購盛宴,如今也演變成了不法分子比拼業(yè)績的“考核期”。據(jù)媒體報道,近日便有部分買家接到“客服”來電,聲稱因所購商品損壞要為其辦理退款,并要求掃描二維碼,用戶掃碼后卻被對方刷走卡內余額。
對此,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指出,電商大促過后,用戶坐等快遞時,無論接到被慣有何種名號的“退款”電話,都應盡早與商家取得聯(lián)系進行核實。此外,若對方要求掃描二維碼才可退款時,可借助360手機衛(wèi)士的“安全掃碼”功能,檢驗該二維碼是否暗藏“殺機”。
退款詐騙花招多 伺機撬開用戶錢袋子
據(jù)了解,前不久,受害人姚女士網購了一款木制鞋架。下單后,她卻發(fā)現(xiàn)自己填錯了配送地址,于是緊忙聯(lián)系店家客服進行了修改。
次日下午,姚女士接到一通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快遞公司客服”,表示因發(fā)生車禍致使她的鞋架遭到損壞,為此快遞公司愿負責理賠,為其辦理退款。聽到此,姚女士半信半疑,她認為若商品出現(xiàn)問題,要求店家重新發(fā)貨即可,無需退款。但對方以公司流程為由,希望她配合。
隨后,雙方相互添加了微信,“客服”主動發(fā)來姚女士的訂單信息,包括快遞單號、修改前和修改后的配送地址、電話號碼和姓名,并且都真實無誤。于是,姚女士便對“退款”一事深信不疑。不久后,當“客服”發(fā)來“退款碼”時,姚女士并未遲疑就掃描了該二維碼。
不曾想,幾分鐘后,姚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微信錢包所綁定的銀行卡被轉走了9800元。當該“客服”再次要求她綁定更多銀行卡掃描新二維碼時,但由于及時收到了扣款短信,姚女士才未再次上當。其實,假客服發(fā)來的“退款碼”實際上是收款碼,所以姚女士掃碼后才會出現(xiàn)卡內錢款莫名被轉走的情況。
除此之外,一些不法分子還會事先制定好釣魚網站,并將其偽裝成支付寶界面,然后誘導用戶在此網頁填寫個人姓名、支付寶賬號和密碼等隱私內容,接著他們便會利用這些信息暗中以用戶名義開通螞蟻借唄并貸款。最后,不法分子就會以各種借口誆騙用戶,將這筆貸款轉賬到指定賬戶,從而達到詐騙目的。
“安全掃碼”功能 揭開虛假二維碼“神秘面紗”
對于退款詐騙,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指出,電商大促節(jié)點極有可能是這類騙局的爆發(fā)期,再加上現(xiàn)階段個人信息泄露時有發(fā)生,在網購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如店鋪商家、快遞公司、快遞人員以及用戶自身,都極有可能是信息泄露的源頭。正因此,個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和環(huán)節(jié)都極為復雜,所以用戶便很難去追責。
基于此,用戶坐等快遞上門時,若接到陌生來電或短信,都應當提高自身警惕性,對于任何言論都應當再三考慮,切勿輕信他人。此外,若電話或短信中涉及錢款往來時,更需深思熟慮,盡早與相關商家或平臺的官方客服取得聯(lián)系,核查清楚再做決定。
據(jù)360獵網平臺發(fā)布的《2017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從人均損失來看,退款詐騙類型的網絡詐騙給用戶造成的平均損失高達9960元,位列第四。此外,報告中還提及,退款詐騙是女性被騙比例最高的詐騙類型,因此女性用戶在網購買買買的同時更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圖1:2017年網絡詐騙主要類型人均損失
最后,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建議廣大用戶下載安裝360手機衛(wèi)士,該軟件除具備常規(guī)的安全管理功能外,還設置有“安全掃碼”功能,用戶掃描二維碼便可通過此功能進行。一旦二維碼暗藏有釣魚鏈接、木馬病毒等威脅,360手機衛(wèi)士便會彈出安全提示,避免用戶落入騙子圈套。
圖2: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掃碼”功能
- ChatGPT推出圖片管理功能:AI創(chuàng)作更高效!
- 抵御關稅沖擊,美國PC市場2025年Q1逆襲:出貨量激增12.6%,庫存量將大增
- 全球電車風潮涌動:中國與歐洲領跑,同比增長29%的電動汽車銷量新篇章
- AI編程大勢所趨:半年內90%,一年內幾乎全部代碼由AI編寫
- iPhone 17系列機模意外曝光,小米SU7 Pro交付時間嚇壞用戶
- 福耀科技大學獲批,曹德旺回應:壓力山大,批下來就要做好,求真務實才是關鍵
- 特斯拉Cybertruck新功能:FSD大更新,輕松實現(xiàn)停車啟動、智能召喚與倒車,駕駛更智能!
- 大眾汽車裁員風暴來襲:軟件部門Cariad大刀揮向三成崗位,風雨飄搖中的裁員序幕?
- 保時捷扛不住壓力裁員3900人:全球跑車銷量王也難逃經濟寒冬?
- 小米SU7 Pro交付時間“神話”被打破:承諾變泡影,小米王化緊急回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