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的潮流仍方興未艾,而邊緣計算又從何說起?
提到邊緣計算,還得從物聯網說起。時至今日,物聯網在IT領域的發(fā)展趨勢已然成型,且前景依然廣闊。有人稱物聯網是人類繼工業(yè)革命和信息革命后的又一場偉大革命。當然,偉大革命的興起也必將會催生數十個萬億級的經濟市場,人類社會也將進入一個智能智慧的全新時代。
而物聯網發(fā)展至今,面臨的關鍵挑戰(zhàn)是如何從如此多的設備上處理數據。據思科預測,到2021年全球云數據中心流量將達到每年19.5 ZB,比2016年的每年6.0 ZB增長3.3倍,2016年到2021年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高達27%。到2021年全球云數據中心流量將占到數據中心總流量的95%,比2016年的88%增長顯著。
因此,強勁的市場需求進一步驅動物聯網發(fā)展,當然,從物聯網的發(fā)展中也看到了云計算的苗頭。眾所周知,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可穿戴設備、無人機、無人駕駛等更多的終端設備對云計算中心的依賴愈加強烈。物聯網主要處理設備上生成的有價值的數據,云計算的運用是來自集中式計算和存儲的數據。在這樣的趨勢下,兩者之間需要一種技術去輔助計算并處理數據。
這時,邊緣計算應運而生。首先來簡談下概念,邊緣計算是將大部分數據處理推送到網絡的邊緣側,融合了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計算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在數字化時代在敏捷聯接、實時業(yè)務、數據優(yōu)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如果將云計算中心比作為大腦,那么邊緣計算更像是大腦輸出的神經觸角,聯接到各個智能終端。兩者的關系就是邊緣和集中系統(tǒng)之間處理的分割問題。比如智能家居中網關可被視為家庭內電子設備和云計算中心之間的邊緣;又如可穿戴的醫(yī)療設備可被視為個人用戶與云計算中心之間的邊緣。由此可以看出,邊緣計算確實在當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正是因為其優(yōu)勢,業(yè)內流傳了"邊緣計算將取代云計算的"輿論。
事實上,邊緣計算的模型與云計算模型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相輔助相成的。兩者的巧妙結合也為萬物互聯時代的信息處理提供完美的軟硬件平臺支撐。在前面也提到了,云計算主要是處理和存儲的集中化,為計算提供一個更加高效和可擴展的平臺。邊緣計算只是簡單地將處理和存儲的一部分靠近產生和使用數據的設備,它將成為我們云中部署支持特定用例的方法之一,而物聯網是目前最適用的。
至于取代的問題,在筆者看來,技術上是應該不會的,即使云計算將取代所有內部計算的預言也是很牽強。雖然大量的本地系統(tǒng)可以遷移到公有云,但這些系統(tǒng)中很大一部分不能由于在公有云上沒有平臺類比,亦或是遷移成本太高。
也可以理解為一個腳趾代替一個身體。云計算是一個涵蓋所有類型的計算方法和技術的廣泛概念,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宏觀的技術模式。邊緣計算只是一個微觀模式。
搭載物聯網的發(fā)展,邊緣計算也迎來了大好春天。業(yè)內廠商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塊蛋糕。據了解,在2017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網絡研發(fā)部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面向中歐做邊緣計算做開發(fā)測試云,并在工業(yè)無線、數據集成、SDN等關鍵領域展開技術布局,將持續(xù)投放技術研究。
英特爾在安防、車載交通、零售和工業(yè)四大行業(yè)紛紛進行邊緣計算一系列探索。除此之外,近期還公布了名為英特爾Xeon D-2100處理器,以幫助那些希望將計算推向邊緣的客戶,可以看出英特爾也在努力順應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趨勢。
另外,中興通訊已經擁有了完整的邊緣計算解決方案以及包括虛擬化技術、容器技術、分流技術等核心技術和專利,相關解決方案覆蓋物聯網、車聯網、本地緩存等六大場景。
- 微軟停止中國區(qū)運營?系外包公司,約2000人項目組被裁撤
- 第九屆華為ICT大賽中國總決賽收官 84支隊伍晉級全球總決賽
- 聯想集團黃建恒:SSG業(yè)務已連續(xù)15個季度雙位數增長
- 聯想集團ISG總裁:已將多款暢銷服務器進行升級
- 全球超大規(guī)模數據中心數量五年翻倍,2024年新增137個!
- 華為楊超斌:行業(yè)智能化是開啟產業(yè)新紀元的磅礴引擎
- 華為郭振興:2025年行業(yè)數智化將呈現五大特征
- 加速行業(yè)智能化!華為攜手伙伴共筑解決方案競爭力,共贏時代新機遇
- 華為李鵬:AI正深刻改變每一個行業(yè),攜手伙伴共贏全面智能化時代
- 華為汪濤:全面推進“全面智能化”戰(zhàn)略,發(fā)展伙伴“同路人”共贏智能未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