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言戲語:
微信新推“看一看”,這事你怎么看?
昨天,騰訊公布2017年一季度財報,9.38億的活躍用戶,讓一眾互聯網公司的口水流了一地。趁著財報熱點,昨天晚間,微信再推新功能“搜一搜”、“看一看”,又給了百度和今日頭條會心一擊。
評論普遍認為,微信的新功能,將全面威脅百度的搜索業(yè)務和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fā)業(yè)務。
01
自選,還是必選?
根據官方介紹,ios用戶需要升級至最新版本(6.5.8)微信,并在設置項下的新欄目“實驗室”里啟用“搜一搜”和“看一看”才能使用該新功能,“讓有需要的用戶可以主動參與或退出體驗”——雖然微信最近功能更新頻繁,但是給了用戶自主選擇權,聽起來非常之友好?。?/p>
不過,戲哥卻發(fā)現,其實根本無需更新(戲哥使用的微信版本是6.5.7),只要點擊微信消息列表頂上的搜索框,進入搜索界面,就會看到“搜一搜”和“看一看”已經被悄然整合在里面了(說好的不解鎖就不出現呢?)
搜索微信內容的功能其實并不新奇,無論是之前交給小弟搜狗去做,還是最近收回來自己做,微信涉足搜索早已沒有懸念,這次只是用“搜一搜”來為這個實際存在的功能命名。
這次更讓大家感興趣的是“看一看”,之前調戲電商還專門寫過文章,呼吁微信做內容分發(fā)(誰能說服張小龍,放公眾號一條生路?),否則自媒體都要流失去別的平臺了。
別看微信不聲不響,執(zhí)行力還是相當強悍的,“看一看”一朝上線,微博、今日頭條、還有各種號稱智能算法、個性推薦的內容平臺,都要小心了。因為微信再次證明,社交數據比什么智能算法都好使??!
據戲哥的體驗,雖然這個“看一看”才剛上線,但內容推薦質量分分鐘秒殺今日頭條,以后再把新聞及時性抓一抓,微博、各大新聞客戶端也可能沒飯吃了。
02
視奸“看一看”推薦原則
戲哥初步分析了一下目前“看一看”的內容推薦原則:
一,同類推薦
一個圈子的成員,在很大程度上有想同的偏好。有品牌做過實驗,把廣告信息推送給用戶的朋友,打開率高達50%以上。
微信知道,你的好友會點擊的內容,你也十有八九會喜歡,“看一看”在推送給你時還會標注“好友都在讀”(即使你對這條內容本身興趣不大,出于害怕落后于人的社交壓力,相信你也會點進去看看的)。
從好友反饋和朋友圈轉發(fā)情況看,戲哥的好友確實在讀這篇文章
“好友都在讀”這個推薦邏輯,目測現在占微信全部推薦的20%-30%。
二,身份標簽
給用戶打標,每個內容平臺都在做,但微信做得特別快狠準。
其他平臺只能根據用戶點擊歷史頻繁打標:點過一次八卦打一個八卦愛好者標簽,點過一次財經打一個財經控標簽,每個用戶都有多重標簽,靠使用次數慢慢調整占比,你才能在大概率上猜準這個用戶真實的偏好。
微信就完全不一樣了,光是靠人群社交鏈,就已經準確掌握你是什么人了好嗎?搞小額信貸的人說,這個信息的可靠程度都可以用來做風控!所以,其他平臺打的是愛好標簽,微信直接打身份標簽。
比如,戲哥第一次使用,“看一看”就準確的知道我是“互聯網精英”(大家可以來曬一曬,如果微信沒“猜”準你的身份,算我打臉)。
被微信打標“互聯網精英”,戲哥是服氣的
可能是考慮到大部分人會花更多時間在休閑閱讀上,而非職業(yè)相關閱讀,身份標簽的推薦內容占比并不高,大概10%。
三,熱點資訊
相比其他內容平臺,微信的新聞及時性一直有所欠缺,這次“看一看”顯然想彌補這一點。但想靠抓訂閱號、服務號的內容,很難做到及時——即使部分新聞大號有特殊權限,可以一天多推,面對重大突發(fā)新聞,往往還是門戶搶先。
戲哥就發(fā)現,“看一看”開始嘗試抓取微信公眾平臺之外的新聞性消息,而且,對于此類推送,會特別標出新聞時間。
“看一看”中抓取的來自騰訊新聞的消息
對于為什么會出現微信公眾號以外的內容,微信官方的解釋很曖昧:
這個問題(是否超越平臺抓取內容)之所以這么敏感,是因為這被認為是判斷微信是否將全面發(fā)力內容平臺的重要證據。對今日頭條們來說,這相當于亮起了紅燈警報。
但是,目前熱點資訊占的比重還很小,約5%。
四,訂閱、愛好、屬地
直到這一層,微信才真正跟對手們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即根據用戶的訂閱、愛好、屬地,用智能算法推薦內容。然后你就能看出,不管是誰家的智能算法,都沒有多好使??!
這一屏的推薦讓戲哥翻了無數白眼
但微信仍然有不小的優(yōu)勢:一是仍有大批優(yōu)質內容原創(chuàng)于微信,即使推薦精確度不高,水稿的占比也要小得多。
二是用戶在微信上已經養(yǎng)成了訂閱習慣,光是把用戶未讀的訂閱號內容采集過來(相當于“看一看”釋放了折疊的公眾號內容,提高了閱讀的便捷性),就足夠保證口碑了。
老聽大佬們強調“社交數據”的價值,但這堆數據和那堆有什么不同,普通人很難體會到。這次微信出手“看一看”,立刻能感覺到威力了吧?
你怎么看微信的“看一看”,歡迎留言來跟戲哥聊五塊錢的。
責編丨木芯
每天一個小段子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