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優(yōu)品對信息泄露的回應太套路

有媒體報道,30多名消費者投訴聚美優(yōu)品泄露用戶信息,從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導致用戶損失20多萬元。對此,聚美優(yōu)品官方做出了回應,“在內部管理上,對于客戶資料信息,聚美將其作為最高級保密等級信息,不存在泄露客戶資料問題?!?、“聚美網絡安全經網絡安全部門檢查,符合國家法律規(guī)定,不存在問題?!?/p>

對于類似的電商信息泄露,我從2012年持續(xù)關注至今,曾最早揭露一號店信息泄露事件。面對外界的信息泄露的質疑,電商平臺幾乎都是矢口否認,哪怕確實存在泄露問題,也拒絕承認。道理很簡單,一方面是用戶無法掌握證據,一方面會給平臺帶來負面影響。盡管這會嚴重威脅到用戶的利益,但平臺只會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fā)。

一號店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最早被曝光的時候拒絕承認,甚至對我采取威脅和恐嚇,直到公安機關立案調查之后,才承認存在泄漏的問題。但就算公安機關查出了真相,一號店也并沒有提醒用戶注意,害怕因此而影響到自身的品牌。所以,別說用戶掌握不了證據,哪怕是掌握到了證據,平臺也不會輕易承認或者公開泄漏問題。

說到聚美優(yōu)品這個問題,官方的回應非常的套路,根本站不住腳。其一,內部對用戶信息的重視,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不是信息安全的保障舉措。每個人都很重視自身的安全,但卻無法保障絕對的安全。我相信平臺都不希望泄露,都會重視,但不能因為說重視了,就一定不會泄露。其二,經過安全部門的檢查,符合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就一定不存在問題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消防設施也經過檢查,但也無法杜絕火災的發(fā)生。

在沒有經過縝密調查的基礎上,聚美優(yōu)品急于否認用戶的質疑,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這是極不負責任的,是對用戶的一種敷衍。而且,回應中的兩點說法也完全不成立,與對信息泄露的處理方式很矛盾。一邊說對用戶信息的安全很重視,一邊面對質疑又是敷衍了事,如果真的重視的話,就不應該這么著急的否認,完全將意外的可能排除了。這讓我想起了當年的一號店,也是未經調查就矢口否認,最后卻不得不打自己的臉。

事實來看,任何一個平臺都存在泄漏的可能,我說可能。聚美優(yōu)品的回應將可能完全忽略,這就是極其敷衍的態(tài)度。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沒有一個平臺可以說是100%的安全。那么,聚美優(yōu)品也不例外,也存在信息泄漏的可能。況且,過去已經出現過很多類似的案例,一個是內鬼勾結外部的人倒賣用戶信息,一個是黑客攻破了數據庫導出了用戶的信息,總之這些情況都可能存在,而不是直接把責任推卸給用戶。

聚美優(yōu)品推卸的理由成立嗎?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一些用戶在多平臺的賬號密碼相同,完全存在“撞庫”的可能。但相比內鬼倒賣和黑客攻擊來看,這種概率相對要小得多。尤其是騙子都冒充聚美優(yōu)品的客服,并且大量的用戶上當受騙了,這種可能性變得更加小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基本還是內鬼和黑客所為。當然,我也不否認這種可能存在,但需要聚美優(yōu)品去調查,是否用戶采取了跟其他平臺相同的賬號密碼,而不是直接推卸給用戶。

還是希望聚美優(yōu)品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別嘴上說著重視用戶的信息安全,行動上卻敷衍用戶,把責任推卸給用戶,這不是一家要做成長久的平臺該干的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用戶能信任將隱私資料交給聚美,也可以因為不信任而離開聚美。

=======================

挨踢客,非資深品牌公關人士,觀察公關、營銷、TMT八年,曾服務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yè),現為河豚面膜創(chuàng)始人、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員、WeMedia新媒體聯盟成員、多個互聯網品牌公關營銷顧問,已入駐百度百家、新浪看點、企鵝媒體平臺、今日頭條、網易新聞客戶端、搜狐媒體平臺、UC自媒體、一點資訊等。個人微信號:aitike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8-04
聚美優(yōu)品對信息泄露的回應太套路
有媒體報道,30多名消費者投訴聚美優(yōu)品泄露用戶信息,從而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導致用戶損失20多萬元。對此,聚美優(yōu)品官方做出了回應,“在內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