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最新網劇《北京女子圖鑒》自開播來迅速躥紅,網友紛紛表示從“北漂女”陳可(主角,由戚薇飾演)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縮影,無比真實,無比認同。為何“北漂上漂”之類的文學作品總能快速獲得市場反響?或許在這些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群體確實有這樣的共鳴:生存、壓力、拼搏、夢想、……
而近日,一份《2018中國城市商業(yè)魅力排行榜》出爐,其結果卻有些出乎人意料。曾經的“北漂、上漂、深漂”竟然有所回流?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有意思的變化吧。
一、“一線城市”有了微妙變化,由“北上廣深”變?yōu)椤吧媳鄙顝V”
圖來自:界面
自《中國城市商業(yè)魅力排行榜》發(fā)布以來,“一線城市”的位次三年來首次發(fā)生了變化,北京不再穩(wěn)占城市榜單的第一位。
l “北上”排名互換: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與創(chuàng)新程度的未來可塑性指數中,北京依舊排名第一,但北京的GDP和城市人活躍度指數卻比去年下降了一位。
l “廣深”排名互換:深圳的商業(yè)魅力指數在今年超越了廣州,成為榜單的第三名。除了專利數量連年居首,GDP也在2017年突破2萬億元,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創(chuàng)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長力在中國一線城市梯隊中更加突顯出來。
二、“新一線城市”變化喜人,成都多項指標名列榜首
“新一線城市”的席次改變:
其中最受關注的“新一線城市榜單”中,成都在五大指標:商業(yè)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各項指標都居榜首。
成都之所以能穩(wěn)居新一線城市榜單,這根當地商業(yè)、經濟、及交通有著很大關系。
經濟方面:
近年來,成都市數字經濟產業(yè)規(guī)模持續(xù)壯大,電子信息產業(yè)基礎扎實、發(fā)展迅速,已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計算機、網絡通信、電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形成較強優(yōu)勢,是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同時,2018年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顯示,成都以86.7分的城市總分排名全國第五,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廣州,領軍新一線城市。
交通方面:
成都的交通設施更是極為方便,是整個中國版圖中4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無論是航空、鐵路還是城市內的軌道交通建設,基本成網的交通設施使成都躋身成為交通最具通達性的城市之一。
三、人才回流,二線城市崛起
日前,58同城發(fā)布2017年《中國年輕白領就業(yè)報告》。數據顯示,成都、重慶、鄭州、武漢、杭州、長沙等新一線城市,成為年輕白領求職和企業(yè)招聘的熱門城市。
對于高端優(yōu)秀人才的吸引力,將是決定未來城市競爭格局的重要因素。“得賢人者得天下”,錯過了先發(fā)優(yōu)勢,當下“新一線城市”及“二線城市”又怎甘心在這場人才爭奪戰(zhàn)中落后,落戶安家給補貼,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1、多種政策齊發(fā),招引人才
越來越多城市都充分意識到,人才是城市發(fā)展的核心。其中關于西安人才引進還被網友編成了這樣一個段子:
去西安走親戚,警察問:“你是西安人嗎?”
答:“不是,我來走親戚的?!?/p>
警察:“帶回派出所,符合親友投靠落戶條件?!?/p>
去西安火車站轉車,警察問:“你什么學歷?”
答:“本科?!?/p>
警察:“帶回派出所,辦學歷落戶,火車票錢報銷?!?/p>
夸張的手法,幽默的表現,讓人禁不住發(fā)笑。但是背后卻是二線城市對人才迫切需求的心態(tài)寫實。
2、與其在一線城市艱難拼殺,不如換一片天地
對于近日發(fā)布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想必也將帶動一波人才的回流。上海、北京等地,巨大生存壓力,激烈競爭的工作環(huán)境,高房價和高消費,自然就形成了一種高門檻。
因為同一線城市一樣,對于在二線城市或者說那些“新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說,職業(yè)發(fā)展也將成為最主要的離職原因之一。一些年輕人覺得內部晉升遇到玻璃天花板,尤其是期望躋身管理崗位的話,領導者的位置畢竟有限,個人看不到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針對今天的90 后或者95 后,他們個性更加鮮明,不會忠實于某家公司,而是忠實于自己的內心訴求。
這就讓新生代的年輕人在夢想與現實的選擇中,變得更加現實主義,紛紛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新一線或二三線城市中去。
人才的回流離不開城市帶給人的歸屬感和安全感。親人朋友圈子的固定,街巷交通,菜系小吃都會牽動自己神經。而在城市化進程中,個體的人越來越被忽視,于是有了“蟻族”。與融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艱難相比,新一線城市更加包容,人的自由度更高,對于剛畢業(yè)的年輕人何樂而不為呢?
與其背負壓力,不如換一個開闊的陣地,你有考慮回歸自己的家鄉(xiāng)發(fā)展嗎?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