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編輯部的剁手黨們還在討論,如果有一天打開家門的時候,送貨的不是快遞小哥而是機器人會怎么樣?在家?guī)薜囊膊皇潜D范呛逋迿C器人會是什么場景?
然而,才過了不到一周,預言竟開始實現(xiàn)了!
近日,亞馬遜的新專利曝光——一個叫“Postmen”的機器人。不但可以送貨上門,還能送到你屋里。
送貨到屋:自動引導運輸車
Amazon Postmen機器人的本質是一個自動導引運輸車,簡稱AGV。它使用機械臂從送貨卡車上提取包裹,配合亞馬遜的智能門鎖Amazon key,Amazon Postmen可以自主打開家門把貨物送到屋里。當然,主人可以使用手機APP遠程監(jiān)控這一過程。
Amazon Postmen需要輔以燈光、成像、近距離傳感器和GPS等技術。據推測,Postmen機器人可能有一個觸摸屏、一個鍵盤和一個生物識別掃描儀,以便主人能夠確認他們的身份。
根據Amazon設想,這種機器人可以被個人所有,也可以服務于公寓、社區(qū)等一片用戶,并在公共區(qū)域設置充電設施,供他們進行充電。
▲Postman 專利圖(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機器人還設有冷藏艙,以確保生鮮及其他食品不會變質。在起居生活的社區(qū)場景下,食品是消費頻次高、購銷量極大的品類。
除了可以送貨到屋以外,Amazon Postmen 還可以“出門旅行”,在需要取貨的地方排隊,在收到物品后自動返回送到家里。
據商業(yè)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估計,未來10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將自動進行。未來用戶會越來越挑剔服務的便利性,而這也是快遞服務的必爭之地。而亞馬遜的物流配送方面一直走在行業(yè)前列,先后推出了無人車送貨、無人機送貨、機器人送貨等讓人耳目一新的服務。
無人機送貨,可與人對話
2017年8月,亞馬遜“無人機語音交互”的新專利獲得美國專利商標局批準,據專利文件顯示,無人機將配備語音識別和輸入輸出模塊,讓無人機在送貨時可以與人對話并且按要求改變行為。其中設想了如下幾個使用場景:
按照目前的流程設計,當無人機送貨到家時,為了安全起見會自行降落將貨物放在用戶家里的草坪上。此時如果用戶想要指定無人機降落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說話來指揮它降落,避免無人機降落到一些尷尬的地方或壓壞花花草草。甚至假如用戶臨時不想收貨,也可以直接跟無人機說取消或重新安排訂單,讓它“打道回府”。
▲無人機語音交互專利圖(部分)
根據專利里的表述,無人機也可以作為用戶和人工客服的交流接口,用戶在收貨/發(fā)貨時的要求和疑問都可以很方便地得到反饋,專利中還提到可以安裝人臉識別模塊,用于確認發(fā)貨人和收貨人的身份。
除了接受指令和作為通訊工具,無人機自己還可以主動向人發(fā)聲。根據亞馬遜的說法,無人機將會被配備上距離和生物識別裝置,在檢測到附近有人或動物時,能夠提前發(fā)出警告或語音指示。此外,基于無人機有可能出現(xiàn)故障的情況,無人機可以使用語音系統(tǒng)向人類發(fā)出“求救”。
這讓送貨無人機看起來更加智能,但都是一些小眾的改善,還是沒有解決無人機在空中出現(xiàn)故障或發(fā)生意外了怎么辦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亞馬遜于去年年底直截了當地推出了無人機遇險的解決方案——自動解體!
空中解決方案:遇險自動解體
2017年12月,亞馬遜推出了無人機空中自行解體方案,一旦無人機出現(xiàn)意外故障,可以在墜落地面前將零部件彈出。
但無人機并不是一下子全部解體,亞馬遜的無人機裝備了一種稱為“分裂控制器”的元件。根據專利申請,無人機會根據飛行路徑、飛行狀況和地形信息等多種因素,給一個或多個零部件提供解體順序。換句話說,應用在這些無人機上的技術可以給機器零部件的分散提供一個定制化和特定位置的過程,例如控制器會把部件引導到池塘或大樹上。
無人機自動解體專利圖(部分)
亞馬遜并沒有立即就該專利的下一步措施發(fā)表評論,專利并不總是產生一個實際的產品,并且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FAA)有相關管制。況且,恐怕只有財大氣粗如亞馬遜者才能如此不在乎無人機的成本。
亞馬遜一直在不遺余力的把包裹盡快的送到消費者手中,不僅包括開發(fā)送貨無人機,還投放了數千輛亞馬遜牽引卡車,組建了自動卡車車隊,專門負責為消費者運送包裹。
Prime自動卡車
早在2015年,亞馬遜就意識到無人駕駛卡車在物流運輸中的重要性,并投入資金購買了數千輛牽引卡車,加快送貨速度。
當然,這些牽引卡車并不會用于向消費者家中運送貨物。亞馬遜表示,這些牽引卡車將專門負責公司倉儲中心以及分揀中心包裹運送。亞馬遜通過分揀中心按照區(qū)號分配包裹,并把它們交付給當地的郵局。
首輛亞馬遜Prime卡車為海外的美軍士兵運送了2000個包裹,其中包括圣誕節(jié)糖果和亞馬遜Fire平板電腦。亞馬遜表示,將繼續(xù)與傳統(tǒng)快遞公司,例如聯(lián)邦快遞和UPS合作,完成向用戶家中或辦公室的最終配送。
卡車車隊是亞馬遜在物流領域的創(chuàng)新,當年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曾表示,他希望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FAA)為商用無人機分配空域,通過Prime Air項目實現(xiàn)30分鐘內的無人機快遞服務。如今,Prime Air項目的相關專利也獲準,亞馬遜在物流領域的想法正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
隨著亞馬遜電商業(yè)務的不斷擴展,無人配送迫在眉睫,國外地廣人稀,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無人配送的商業(yè)化運用可以極大程度上降低人力物流成本,并加快運輸速度。而國內相對來說地大物博、人口密集、人力成本較低,啟用無人配送的產生的價值暫時未得到凸顯。但國內的企業(yè)家們明顯已經看到了無人配送的未來價值,因此紛紛花重金布局無人配送。
國內領先企業(yè)無人配送現(xiàn)狀
順豐: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
順豐從2012年就開始研究無人機,已在無人機領域獲得了151項專利,并拿到了無人機送貨的合法“牌照”。目前順豐已經推出多款無人機,比如四軸多旋翼機型、傾轉旋翼機型等,以覆蓋不同的送貨場景,這些無人機的最大有效載重在5-25公斤之間,最大載重飛行距離在15-100公里之間。順豐希望通過“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實現(xiàn)36小時通達全國,包括地形復雜或偏遠地區(qū)。
▲順豐無人機
京東:無人車、無人機雙管齊下
在無人配送領域,京東的曝光量是最高的。在聯(lián)想2017 TechWorld大會上,劉強東闡述了未來無人機的布局:將在四川建立185個無人機機場,在陜西建設100個無人機機場,建成后將實現(xiàn)24小時內送達中國的任何城市。目前,民航西北地區(qū)管理局已向京東授牌,京東獲了首個國家級無人機物流試點,并且在西安的無人機物流配送已進入小規(guī)模常態(tài)化運營。
▲京東無人機在西安市長安區(qū)配送包裹
在人民大學測試的無人車表明京東最后一公里解決方案——無人車正式露面。據京東方面介紹,無人車具備6個不同大小的載貨艙,可以按照既定路線自動導航行駛,遇到行人、寵物、車輛等障礙物,可以進行避障;遇到十字路口,可以識別紅綠燈做出相應行駛決策;自動行駛到目標建筑的指定位置后,它會通過京東APP、手機短信等方式通知用戶收貨;用戶到無人車前輸入提貨碼就可以打開貨倉,取走自己的包裹,配送完成。
▲京東無人配送車
淘寶自2015年完成第一單無人機配送之后,很長時間以來都沒有消息。據了解,淘寶無人機現(xiàn)已更名為“菜鳥無人機”,配送服務也全部由菜鳥科技完成。去年雙11,菜鳥無人機完成了跨海島生鮮配送服務,提供了首單首跨海無人機配送。其也在陜西地區(qū)建設無人機配送網絡,且已與西咸新區(qū)政府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
▲菜鳥無人機
其實無人配送在國內的優(yōu)勢是很大的,在很多場景當中可以代替快遞員。在環(huán)境固定的辦公區(qū)、校園、高檔社區(qū)等場景,無人車可以按照指定路線完成任務,且這部分人素質較高,大部分能夠通過手機操控自主取到包裹,出現(xiàn)人為破壞的可能性也較低;在偏遠山區(qū)或海島,快遞員送達成本太高,無人機的使用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一不足,偏遠地區(qū)信號干擾較少、基本不存在禁飛區(qū)域,也可以讓無人機更安全地飛行。
馬云曾說過,在未來5年內,每天8~10億件包裹將成為可能。按照每個快遞員每天送100個包裹計算,將需要1000萬名快遞員,而無人配送的運用可以使物流費用降低到人力成本的70%。國內無人配送在京東、順豐等企業(yè)的帶領下發(fā)展迅速,但國內地形復雜、人群密度較大,無人車和無人機若能實現(xiàn)高效規(guī)?;\營,將是超越國外的一大步。
微信搜索【AI商業(yè)報道】,獲取最新行業(yè)資訊!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