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30日,亞洲規(guī)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信息通信盛會“2017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在京召開。作為中國乃至全球“ICT市場的創(chuàng)新基地和風向標”,未來網絡、大云計算、萬物互聯(lián)、創(chuàng)享生活、智慧世界、安全社會六大主線成為了展會焦點,而這六條主線最終又集中通往了一個命題——普惠科技。普惠科技正在承擔著與普惠金融一樣的責任,構建以人為核心的智慧生活圈。
智能時代,群雄并起爭天下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企業(yè)去身體力行的扛起時代賦予的重任?;ヂ?lián)網時代,百度、阿里等互聯(lián)網巨頭振興互聯(lián)網行業(yè);共享經濟時代,摩拜、ofo扛起了共享單車的大旗。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全社會開始邁向智能時代,哪些企業(yè)又將扛起這個時代的重任?
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斷地對居住環(huán)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越來越注重生活中每個成員的舒適、安全與便利,并且對人、家庭以及住宅小區(qū)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各種產品嵌入AI 技術衍生出智能硬件產品,智能領域進入“萬物皆載體”的新階段。在智能時代,企業(yè)的重任是:從家居環(huán)境的本性出發(fā),用高科技智能化手段實現(xiàn)家居的安全、舒適、方便,讓人們過上真正的智慧生活。
近幾年,不論互聯(lián)網科技公司小米、百度,或者是傳統(tǒng)家居企業(yè)美的、海爾等,又或者是以斐訊為代表的創(chuàng)新型科技企業(yè),都選擇在這個時代扛起用科技改變生活的重任。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yè)市場前瞻與投資報告》指出,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在2016年明顯增長,到2018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1800億元人民幣,智能家居也在這幾年內迎來全面爆發(fā)。
在科技企業(yè)中,小米是智能家居領域跑得最快的企業(yè)。從2013年至今,小米已經形成了通過手機或音箱進行控制的一體化智能家居系統(tǒng)。做手機起家的小米先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牢牢把握住了智能家居的主要入口,然后相繼推出了電視、盒子、掃地機器人、電飯煲、空氣凈化器等智能商品,接著將所有智能設備的價格降到了普通家庭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從而吸引了廣大“米粉”的購買。但是它的產品線不如傳統(tǒng)家電廠商全,市場占有率不足。
海爾是全球領先的家電廠商,也是傳統(tǒng)家電廠商開拓智能家居的領軍企業(yè)。其通過U+智慧生活開放平臺切入,推出了以空氣盒子為代表的“U+健康空氣全套解決方案”;以智能冰箱為中心的“U+膳食綜合解決方案”等智能家居服務,憑借豐富的產品矩陣,在智能家居市場具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和顯著的品牌效應。但是海爾的智能家居還是偏傳統(tǒng)領域,相較于科技企業(yè),海爾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積累不足,在智能家電的入口設備上沒有強有力的競爭產品。
在今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中,秉承著智能硬件免費、互聯(lián)網運營和大數據云服務理念的創(chuàng)新型科技公司斐訊,其“金三角戰(zhàn)略”指導下三大業(yè)務模塊,Smart Home(智慧家庭)、Smart Data(智慧大數據)、Smart Life(智慧生活)成為了此次展會的亮點。斐訊發(fā)展至此已經形成了以K系列家族路由器為入口,多種智能家居產品為基礎且相互關聯(lián)的智能家居生活。此前,斐迅已經連續(xù)六次參加中國國際通信展,每次參展智能產品都能讓人眼前一亮,而今年的智能產品更是集新穎的模式、實用的智能硬件、超智能的AI技術、大數據應用于一身,已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智慧生活圈。
智能家居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一直是:為全民打造一個安全,快捷,舒適的智能生活環(huán)境。然而,有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家居滲透率當屬美國最高,但美國市場滲透率僅僅只達5.8%,同期中國智能家居市場滲透率也僅為0.1%,可見市場上智能家居設備的市場滲透率并不高。智能家居領域出現(xiàn)了一個僵局:智能家居在人工智能領域紅了半邊天,在民眾中普及率卻非常低。
由此,“如何讓科技改變生活落到實處,讓全民過上智慧生活?”成為智能家居企業(yè)新的議題。
一場由斐訊率先發(fā)動的“普惠科技”革命興起
智能家居進入國內市場以來,一直以高大上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因此,當人們一聽到智能家居,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在電視里面看到過的富豪豪宅里才有的東西,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東西很好但很貴,用不起。
自從物聯(lián)網、云計算等先進科技的應用步入正軌之后,智能產品的實用性成為智能家居企業(yè)的重點。智能產品越來越貼近生活、接地氣,各大智能家居公司還為了搶占市場打起了價格戰(zhàn)。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認為智能家居不是一個理想的消費品,真正讓其花錢去體驗的話還是會有疑慮。在智能家居產品久久不能落地的時候,倡導智慧家庭、智慧生活的創(chuàng)新型科技企業(yè)斐訊率先喊出了“普惠科技”的口號。
那么,在萬物互聯(lián)飛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各路新技術層出不窮,“普惠科技”到底如何實現(xiàn)給大眾提供實惠生活?
作為“普惠科技”理念先行者的斐訊在北京國際信息通訊展上展出其Smart Home(智慧家庭)+Smart Data(智慧大數據)+Smart Life(智慧生活)三大戰(zhàn)略“金三角戰(zhàn)略”,為“普惠科技”做出了引領。
首先,“普惠科技”的前提是擁有健全的科技產品。斐訊推出的Smart Home版塊包含了家庭網絡、智能硬件及家庭自動化三大產品線的智能產品。例如:斐訊的明星產品K系列家族路由器、智能體脂秤S7、智能手環(huán)、手表等。除此之外,近日在2017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首次亮相的斐訊空氣檢測儀悟空、空氣凈化器悟凈、凈水器泉+以及智能插排等產品也十分引人注目。
其次,真正的智慧生活不是智能硬件單品的堆積,而是一個整體的、相互關聯(lián)的智能系統(tǒng)。所以需要通過優(yōu)化及打通上下游環(huán)節(jié),提升產品智慧化程度以及品牌服務能力。因此,對于“普惠科技”的踐行,必須有一個精確的數據服務模式。在服務方面,斐訊Smart Home、Smart Data、Smart Life的“金三角戰(zhàn)略”一方面以智能硬件產品為基礎;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打通終端和個人的閉環(huán),從而為消費者提供精確服務,最終實現(xiàn)智慧生活。
最后,“普惠科技”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要做到普惠。而“普惠科技”一是要“普”:擴大消費者人群;二是要“惠”:降低智能產品價格。為此,斐訊先是做大消費人群進而打造全民智慧生活圈;然后通過增加產品覆蓋范圍的方式增強企業(yè)自身價值,從而有能力降低智能產品成本,使消費者獲得最大收益。
事實上,在普惠科技給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同時,良好的市場反響也會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而以健全的科技產品以及高質量的科技服務為基礎,以為用戶帶去真正的智慧生活為目標,在斐迅的帶領下智慧生活對于消費者已經不再只是一個遙遠的概念。
“普惠科技”將推動全民智慧生活大步向前邁進
提起“普惠科技”,人們必然會關聯(lián)起近幾年的熱門話題“普惠金融”?!捌栈萁鹑凇笔切陆鹑诎l(fā)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1~6月,銀行業(y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27.3萬億元,同比增長8.7%;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yè)務671.14億筆,金額41.93萬億元。隨著國家對普惠金融的提倡,過去被排斥于金融服務之外的大規(guī)??蛻羧后w也有所獲益。
“促進普惠金融體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促進普惠科技體系,全面建設智慧生活”大體相同。斐訊所主張的“普惠科技”實質,就是希望像普惠金融一樣讓科技服務能夠更快、更多、更好地在社會各階層和群體中得到普及。
從智能科技企業(yè)角度來看,在物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智能硬件越來越便宜的情況下,智能科技企業(yè)想要獲取盈利越來越難,并且在眾多的企業(yè)中打響自己的品牌同樣困難。而“普惠科技”不僅能擴大消費群體,薄利多銷,還能幫助智能產品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
從消費群體角度來看,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智能家居加快進入小部分消費者的生活,而廣大的90后消費群體也在渴望著更舒適、更方便、更安全和更健康的智慧生活,但智能產品高昂的價格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普惠科技的推廣正是讓消費者實現(xiàn)智慧生活的最佳方式。
“普惠科技”和“普惠金融”一樣是大勢所趨。眾所周知,任何產業(yè)的發(fā)展,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而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必將覆蓋我們各個生活領域,未來任何產業(yè)的發(fā)展也都離不開人工智能的支持。
整體而言,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促進了智慧生活的到來,但智慧生活不是簡單地通過免費智能硬件提高用戶覆蓋率就能輕易打造的,還需優(yōu)化及打通上下游環(huán)節(jié)、整合各產業(yè)供應鏈從而打造出完善的智慧生活圈。而毋庸置疑的是,正如“普惠金融”加速了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一樣,在以斐訊為代表的“普惠科技”踐行者帶領下,普惠科技將全面推動全民智慧生活大步向前。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