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周報記者 羅仙仙 發(fā)自深圳
近期,有消息稱,華融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消費金融”)現任董事長賈傳寶、總經理鄒新亮被免職,或與賴小民事件有關。時代周報記者聯系華融消費金融辦公室,其工作人員表示自己對此事并不知情,同時對記者提出的關于近期經營情況等問題,也未予以回復。
在上述消息發(fā)布前,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官網在10月15日公布對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融”)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給予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據企查查顯示,中國華融是華融消費金融的主要出資方,持股比例為55%。
華融消費金融于2016年1月正式開業(yè),是我國第13家獲批開業(yè)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為6億元。據中國華融年報數據,華融消費金融在2016年末貸款總額為16.59億元,但其經營首年并未實現盈利,稅前凈利潤為虧損0.37億元;2017年末貸款總額增至61.66億元,凈利潤扭虧為盈實現1.05億元。在看似順利的經營數據背后,華融消費金融實則在開業(yè)近三年的時間里,先后經歷了多次高管變動、業(yè)務調整,其行業(yè)排名比較靠后。
高層變動頻繁
2015年10月23日,銀監(jiān)會批復中國華融籌建華融消費金融,次年1月安徽銀監(jiān)局批準華融消費金融開業(yè)。彼時,消費金融公司的開業(yè)要求為“成熟一家,批復一家”,籌建時間僅3個月,中國華融作為主要發(fā)起方,尋找到合肥百貨(000417,股吧)、深圳華強(000062,股吧)資產管理集團以及安徽新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后三家股東持股華融消費金融比例分別為23%、12%和10%。
在開業(yè)批復中,華融消費金融董事長由原華融湘江銀行長副行長張宏亮擔任,總經理為空缺,原中國華融安徽分公司副總經理喻尊農擔任副總經理,并標示為“主持經營全面工作”,后其林、柳慶紅分別擔任副總經理與總經理助理一職,均來自中國華融。
據華融消費金融官網,自成立以來推出了以“華融貸”為總稱,包括“好借”、“有借”和“閃借”等三大體系的信貸產品,并憑借消費金融牌照為全國性牌照的優(yōu)勢,在合肥、深圳、北京、上海、長沙多地設立營銷中心。
但令人不解的是,在極為重要的經營首年,華融消費金融卻出現了頻繁的管理層調整。2016年5月,銀監(jiān)會安徽監(jiān)管局核準王新潮的副總經理、柳慶紅董事會秘書、張駿總經理助理任職資格;當年10月,再次批復其高管的任職資格,核準胡小波任董事、副總經理,黃拓任副總經理;2個月后,賈傳寶的華融消費金融董事長的任職資格獲得批復。上述變動在2017年1月完成工商資料的變更,成立初期的高管團隊悉數退出。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華融消費金融目前已推出了官方網站、PAD端、APP、微信等四個客戶服務平臺,但在官網上其“線上事業(yè)部”則仍顯示為“籌建中”。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16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稱,華融消費金融開展合作的機構包括微眾銀行的微粒貸、閃銀、京元金融、量化派和小雨金融等,并稱其運營模式為,“采取伙伴合作拓寬業(yè)務渠道和發(fā)展客戶群,利用合作伙伴的客戶群和資金”。
今年4月,華融消費金融還陷入“租房貸”事件。其曾與房屋中介機構夢想大熊(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租房分期業(yè)務,多名租房者投訴表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貸款,而且并未接到放款公司的核實信息,而投訴用戶在央行征信系統(tǒng)的查詢結果顯示,消費貸款均由華融消費金融提供。
去年12月,銀監(jiān)會非銀部針對消費金融公司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整頓“現金貸”業(yè)務的通知》的函件,要求禁止消費金融公司通過P2P網絡借貸撮合等任何方式為無放貸業(yè)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fā)放貸款,而在具體流程上禁止消費金融公司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yè)務外包。華融消費金融在“租房貸”事件中,明顯與上述的監(jiān)管要求相違背。
今年4月,據工商資料的變更記錄,胡小波上任不到一年就退出華融消費金融,曾任華融湘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懷化分行行長的鄒新亮,出任華融消費金融總經理。從主持經營層面的管理人員來看,這已是華融消費金融成立以來的第三批高管。
去年一度扭虧
據艾瑞咨詢數據,20152017年為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增長期,放貸規(guī)模由2015年的1183.5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4367.1億元,至2017年末突破萬億達43847.3億元。華融消費金融作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而其控股方中國華融是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涉足銀行、證券、投資、資產管理等多個領域。在華融消費金融成立之初,中國華融曾表示:“其將突出華融基因、互聯網基因、創(chuàng)新基因、普惠基因等"四大基因",著力打造符合普惠金融理念的消費金融產品?!钡壳?,華融消費金融在市場上的表現顯然不盡如人意。
據中國華融年報,截至2016年末,華融消費金融貸款總額為16.59億元,稅前凈利潤為虧損0.37億元。中國華融的年報中未詳細披露華融消費金融虧損原因,但其規(guī)模迅速增長可能帶來了逾期和壞賬、資產管理業(yè)務人員轉向消費金融而出現的不適等都為虧損的潛在因素。
有業(yè)內人士曾分析認為,其在2017年初的換帥應是希望借管理層調整扭轉虧損。2017年起,華融消費金融由賈傳寶擔任董事長,胡小波擔任副總經理。公開資料顯示,賈傳寶在2016年年初為華融湘江銀行副行長,胡小波曾任華融湘江銀行長沙分行副行長、華融湘江銀行董秘。
中國華融2017年半年報顯示,華融消費金融在2017年上半年資產總額為58.25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212.8%;貸款余額在2017年上半年增長242.5%至53.82億元;收入總額實現2.5億元,同比2016年上半年的0.17億元增長1371.2%。而至2017年末,華融消費金融貸款總額為61.66億元,實現凈利潤1.05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時代周報記者統(tǒng)計,在2015年與2016年期間獲得開業(yè)批復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共有11家。其中,蘇寧消費金融在2017年12月底累計放款超過300億元,累計放款貸款筆數超過2000萬筆;馬上消費金融2017年累計放款794億元,2017年新增放款710億元;中郵消費金融截至2017年10月,累積放款超300億元,貸款余額120億元。
可見,華融消費金融在同期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并不出色,而從目前已開業(yè)的23家來看,其也僅能歸類為“差等生”。而在2018年的半年報中,中國華融則對華融消費金融的經營情況只字未提。
合肥百貨在2017年12月的公告中稱,擬參與對華融消費金融的同比例增資擴股,將其注冊資本由當前的6億元增至16億元。但時至近日,華融消費金融注冊資本依舊維持在6億元,同時未有任何銀監(jiān)部門的相關批復。這意味著,華融消費金融的增資擴股動作沒有按計劃進行。
值得一提的還有,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如今在審批權限上已有所放寬,目前有富銀、冀銀和易生華通等三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后尚未營業(yè),消費金融牌照已增至27張;在2017年獲批開業(yè)的中原、長銀五八、哈銀、河北幸福、上海尚誠等5家消費金融公司,大多在今年上半年已實現盈利;銀保監(jiān)會也在今年8月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通知》中明確“積極發(fā)展消費金融”。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當前互金平臺通過聚焦和轉型,形成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和壁壘已應對日趨成熟、競爭激烈的消費金融市場?!比缃?,華融消費金融再次傳出高管變動消息,增資計劃是否仍將執(zhí)行?業(yè)務與管理又將如何繼續(xù)?華融消費金融至今仍未給出答案。
- 螞蟻國際任命首席創(chuàng)新官,加速推進數字化戰(zhàn)略發(fā)展
- 馬云現身支付寶20周年紀念日:AI將改變一切,但不意味著決定一切
- 萬事達卡推出反欺詐AI模型 金融科技擁抱生成式AI
- OpenAI創(chuàng)始人的世界幣懸了?高調收集虹膜數據引來歐洲監(jiān)管調查
- 華為孟晚舟最新演講:長風萬里鵬正舉,勇立潮頭智為先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在上海開幕 攜手共建數智金融未來
- 移動支付發(fā)展超預期:2022年交易額1.3萬億美元 注冊賬戶16億
- 定位“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品牌升級發(fā)布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 分貝通商旅+費控+支付一體化戰(zhàn)略發(fā)布,一個平臺管理企業(yè)所有費用支出
- IMF經濟學家:加密資產背后的技術可以改善支付,增進公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