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消息,AppsFlyer 近日發(fā)布《2023 電商 App 營銷現(xiàn)狀報告》。盡管面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但全球電商 App 依然顯示出了較為強勁的韌性,并展現(xiàn)了較多的積極趨勢與亮點。
報告最新的數(shù)據(jù)顯示,與 2021 年 11 月相比,電商 App 在 2022 年 11 月的高峰期產生的收入平均增加 10%。對 App 層級的詳細分析顯示,排名前 20 的電商企業(yè)中有 70% 的企業(yè),以及排名前 100 的企業(yè)中有 60% 的企業(yè)均實現(xiàn)同比增長。
此外,2022 年消費者花費在假日季的集中度越來越高,第四季度較第三季度增長了 37%,比 2021 年同期的增幅高出 30%。
與近年來的趨勢一致,11 月繼續(xù)成為假日季促銷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雙十一購物節(jié)、感恩節(jié)、黑色星期五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在銷售活動中均占據(jù)主導位置。
“在 2022 年的黑五時期,全球購物支出在 iOS 側比 11 月份的日均表現(xiàn)增長了 81%,在 Android 側亦增長了 61%, ” AppsFlyer 電商行業(yè)負責人 Sue Azari 說道, “在今年下半年,如果營銷人員希望借助重要的購物節(jié)日進行促銷,就應該立即采取行動。”?
“從現(xiàn)在開始直到黑五時期,營銷人員可以開展一系列高性價比的獲客營銷活動,并著重采取再營銷策略,引導用戶關注 App,并保持高頻互動,一直到購物黃金期的到來?!?/p>
2022 年,全球電商 App 在用戶獲取上的花費達 49 億美元;由于經濟衰退的影響,2022 年下半年的支出較 2021 年下半年下降 25%;印度在 Android 平臺的花費位居榜首,貢獻 3.2 億美元,比美國高出近 40%。而美國在 iOS 平臺的花費最高,達 3.25 億美元,約占全球預算的 25%。
“2023 年第一季度經濟低迷現(xiàn)狀對廣告支出的影響較為嚴重,全球營銷人員紛紛削減預算,但即使在全球經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2022 年假日季的成功營銷應該讓營銷人員感到興奮!”,AppsFlyer 內容策略和市場洞察總監(jiān) Shani Rosenfelder 說道,“情感營銷現(xiàn)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引起共鳴,因此營銷人員應該密切關注受眾的需求和情緒,以便與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聯(lián)系,這對 2023 年的假日季營銷至關重要?!?/p>
全球移動電商行業(yè)關鍵洞察:
整體來看,2022 年起一直到 2023 年 3 月,全球電商 App 激活量基本持平,且安卓與 iOS 并未拉開明顯差距。
iOS 側的付費用戶比例占據(jù)主導地位,并在 11 月達到頂峰。每個月,全球范圍內活躍的 iOS 買家所占比例幾乎是 Android 的兩倍,這與 30 天留存率的數(shù)據(jù)模式相一致。
與 2022 年第一季度相比,2023 年第一季度電商 App 的 CPI 同比大幅下降 30%。盡管下降的一部分原因在于 2022 年初奧密克戎疫情期間需求達峰后的自然減少,但整體的下降趨勢很明顯。自 11 月達到峰值以來,iOS 側的 CPI 下降 33%,而 Android 側的 CPI 下降 11%。
全球范圍內,電商 App 留存率方面 iOS 側的用戶留存率一直優(yōu)于 Android,平均用戶留存率高出 20%。
在 Android 側進行再營銷(自 iOS 14.5 之后,iOS 再營銷變得更加困難)仍然是全球營銷格局中至關重要且經濟高效的組成部分,每月份額始終保持在 40% 以上。這表明電商企業(yè)對采用再營銷策略以加強營銷廣告活動的興趣仍然持續(xù)存在。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海”,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