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Phone X要背鍋?富士康凈利潤暴降39%!)
今年,無論是預定還是現貨發(fā)售,iPhone X都讓蘋果出現了久違的火爆場面。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此前報道:
來自天貓數據的顯示,AppleStore天貓旗艦店僅用5秒,首批預約預計11月3日當天到貨的首批iPhone X便被搶購一空。天貓相關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今年iPhone X開賣近50分鐘銷售額已超過去年iPhone 7首發(fā)全天!
▲3日清晨六點,北京西單大悅城的蘋果直營店已有果粉開始排隊(每經記者 王晶攝)
11月3日早晨的北京寒氣逼人,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前來購買iPhone X的“果粉”們,在記者抵達之前,已經有十幾人正在排隊了,而店外也早早擺放好了十多層的黑色柵欄進行人群分流!
但承擔了幾乎所有iPhone X生產任務的富士康就沒那么好運氣了。11月14日,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海)發(fā)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凈利潤暴跌四成!
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9%
每經小編了解到,鴻海發(fā)布的最新財報顯示,截至9月份的第三季度,鴻海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新臺幣210.29億元,較第二季度新臺幣178.79億元增加17.61%,比去年同期新臺幣346.35億元減少39.29%。第三季度的凈利率為1.95%,低于去年同期的3.22%。鴻海精密第三季度營收為新臺幣1.08萬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因凈利潤不及預期,14日收盤,鴻海股價下跌0.9%,抹平了今年的漲幅。此前,分析師預計,鴻海第三季度凈利潤為新臺幣372億元。
財報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凈利潤環(huán)比上漲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富士康的業(yè)績上漲,稍早前富士康公布的十月份經營數據顯示,該公司十月份營業(yè)總收入為4855億元新臺幣(約合161億美元),環(huán)比增長了7.63%。此外夏普亦對鴻海收益增長做出貢獻,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來自夏普的收入也較前一季度有所上升。
據騰訊科技消息,各種信息表明,至少在十月份之前,蘋果iPhone X手機并沒有給富士康集團帶來想象的利好。不過這其實并不令人感到十分意外,因為iPhone X手機生產難度極大,影響了富士康的產量和運營業(yè)績。
▲圖片來源:蘋果中國官網
今年幾乎全部的iPhone X手機都交給了富士康集團代工,不過從最初生產到十月底,富士康遭遇了一系列不利因素。
其中,多種零部件出現了供應不足,其中包括三星提供的OLED屏幕,不僅質量較差而且供應量不足。最近,許多iPhone X用戶報告屏幕上出現了刺眼的綠色線條,媒體懷疑和三星供應的屏幕有關,之前三星電子自家的手機也出現過粉色線條。
除了屏幕之外,用于臉部識別的三維識別傳感器也出現了供貨不足。彭博社甚至報道,蘋果為了保證供貨,降低了識別精度的要求,不過蘋果否認了這樣的消息。
在iPhone X的生產過程中,富士康和蘋果也遭遇了一些問題,主要原因是兩家公司首次采用OLED,經驗不足。據稱屏幕貼合工藝上曾經出現問題。
不過無論是對蘋果還是富士康,iPhone X手機的生產已經逐步走上了正軌。臺灣媒體報道iPhone X產量從11月開始提升,這一消息也得到了蘋果首席執(zhí)行官庫克的證實。
逐步開始擺脫對蘋果的依賴
據鳳凰科技,蘋果最知名的產品是iPhone,首發(fā)于2007年6月29日。從那時候起,富士康就開始聲名大噪而。除了iPhone,富士康還為蘋果生產iPad、為亞馬遜生產KindleIn、為索尼和任天堂生產游戲主機、為軟銀生產機器人Pepper、為惠普生產服務器。
但在去年,蘋果十多年來第一次出現了收入下滑,讓富士康集團也遭到連累,出現了20多年來首次下滑。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今,富士康逐步開始擺脫對蘋果的依賴,方法是深入零部件產業(yè)和品牌業(yè)務。該公司收購了日本夏普公司,獲得技術優(yōu)秀的液晶面板業(yè)務,富士康也開始大舉銷售夏普、諾基亞、富可視等品牌的電視機、智能手機等。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