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AMD RX 9070 XT不是開售了嘛,鑒于蘇媽這么給力,不支持一波感覺都說不過去,于是果斷決定入手以示尊敬。我選擇的是撼訊家的RX 9070 XT游蕩者16GB,無它,就憑304mm*42mm*128mm的三圍,直接完美塞入我現(xiàn)在用的碩一鳳凰U320機箱。
對鳳凰U320這款機箱我還是比較偏愛的,尤其是出色的兼容性表現(xiàn)。作為M-ATX規(guī)格,僅14.6L的緊湊體積容納下這張三風扇9070 XT仍然綽綽有余,不用犧牲桌面空間也能獲得相當不錯的性能。而且陪我搬了好幾次家后,它依然堅挺。
鳳凰U320整體尺寸控制在350mm*165mm*310mm,拋開寬度方面不談,大小和普通筆記本差不了多少。機內(nèi)可以支持全尺寸M-MATX主板與31cm長度顯卡,并預留了4個PCIe開槽,應對大部分硬件擴展和使用場景需求都夠用。像我們這種臭打游戲的玩家,裝個次旗艦檔位的9070 XT就能享受到流暢4K畫質(zhì),屬于性價比和體驗雙贏了。
電源規(guī)格也能自由選擇SFX或者標準ATX,以目前安裝9070 XT所剩的余量空間來看,如果更考慮性價比的話選ATX也沒毛病,不過我這是舊機換新卡,夠用情況下就沒必要折騰電源了。
都知道現(xiàn)在游戲體積越做越大,但提供更好畫面質(zhì)量的同時,對存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鳳凰U320機箱底部可以安裝3.5寸和2.5寸硬盤各一塊,加上側(cè)邊的一塊2.5寸硬盤位,可以說只要錢到位,多幾十個T的空間不成問題。
而且外置接口也是相當豐富了,常規(guī)的耳麥一體、USB2.0和USB3.0都沒缺席,甚至連Type-C都上了,簡直就是良心廠商。
雖說體積小,但鳳凰U320還是給了足夠的散熱支持。CPU可以兼容135mm風冷和240水冷兩種散熱方案,并且使用水冷的話整機風扇數(shù)量能夠達到7個(頂部2+底部3+水冷2),堪比一些小尺寸海景房了。加上底進上出的上下垂直風道設計,散熱效率更加可觀。
鳳凰U320拒絕悶罐體質(zhì),除前面板外其余各處均分布有散熱孔。尤其底部和后窗位置,出于散熱和積灰考量,采用了特殊的大小穿孔設計。
設計上鳳凰U320趨于極簡風,屬于久看不膩的那種。深度還原的上下對稱式提手,頗有蘋果那味,質(zhì)感和手感都非常棒。這里必須要說一下,很多便攜機箱雖然同樣有著提手設計,但要么是皮質(zhì)材料感覺不夠靠譜,要么是細條金屬拎一會手就硌得生疼。像鳳凰U320這種擁有一定厚度且做了防割手處理的,才真正適合帶出門。
此外,它還用上了成本更高的一體成型工藝,前板、背板和后板由一整塊鋼材彎折成型,配合0.8毫米的厚度,機箱結(jié)構(gòu)強度得到大幅提升。
散熱與性能測試
整機除了顯卡都是老配置,就不一一介紹了,各位直接看配置圖。
從半小時的雙烤測試來看,鳳凰U320給了我不小驚喜,即便面對次旗艦級別的顯卡,控溫表現(xiàn)依然相當出色。9070 XT核心溫度僅有64℃,甚至最高都沒有超過65℃。CPU則保持在73℃,最高75℃。我這套中端CPU配高端顯卡的配置在游戲用戶中算是比較有代表性了,鳳凰U320應付起來明顯不費勁。
游戲性能上9070 XT也是能完全發(fā)揮出實力,在4K分辨率、超高檔畫質(zhì)及75%采樣率的黑神話測試中,平均幀率高達84fps,最低也能保持在73fps,超過60fps流暢標準線。不管是精致的畫面還是流暢操作,都能得到保證。
另外一款3A游戲賽博朋克2077表現(xiàn)也同樣不錯,在4K分辨率、超級檔畫質(zhì)、關閉幀生成條件下,平均幀率依然有著75.7fps,最低幀率為66.58fps。
去年年底上線的漫威爭鋒在4K分辨率、極高檔畫質(zhì)下,平均幀率來到85fps,low幀表現(xiàn)受限于游戲優(yōu)化只有54fps,不過不影響游戲體驗,幀率曲線沒有頻繁的大幅波動。
總結(jié)
鳳凰U320在我看來是一款實用型機箱,優(yōu)秀的空間設計讓硬件選擇范圍更加寬泛,尤其是面對我這種部分硬件更新?lián)Q代的需求。它沒有過多花里胡哨的設計,對細節(jié)的注重卻遠超200這個價位,比如提手的材質(zhì)和防割手處理,這在更高價位的產(chǎn)品上都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碩一也考慮非常周到。而像是破壞視覺觀感的螺絲、鉚釘,都被很好地藏在機箱內(nèi)部或底部這些平時用戶看不見的地方。不出意外的話,它應該還會陪伴我多年。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