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賽文交通網主辦的第十屆(2021)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年會在南京召開,在第四屆(2021)智慧高速發(fā)展產業(yè)論壇上,騰訊智慧高速總經理、國家萬人計劃專家張云飛發(fā)表了主題演講。
目前高速行業(yè)內仍面臨著交通事故頻發(fā)、擁堵嚴重、管理難度高、服務手段單一、民眾對智慧高速體驗比較弱等一系列問題。張云飛認為,未來交通將是以人為中心、以數據鏈為主線的。要解決當前智慧高速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數字化技術、智慧化管理、人本化服務并行推進,迭代發(fā)展。騰訊將充分發(fā)揮在5G、云計算、大數據、用戶觸達等領域優(yōu)勢,助力智慧高速全鏈條的數字化、智慧化、人本化升級,助力高速管理運營降本增效,讓廣大民眾體驗出行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騰訊智慧高速總經理 張云飛)
新舊基建共同發(fā)力,構建精準的數字化數據底座
智慧高速是一個長期的事業(yè),要覆蓋全國14萬多公里的公路,成本是關鍵因素。當前,高速公路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投入千萬級硬件設備等路側資源,必須要對現有基礎設施進行充分利用。騰訊基于舊有的基礎設施,如攝像頭等,增加一些邊緣節(jié)點,通過與騰訊云的打通,就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車路協同。
但要達到更好的效果,更加精準地感知交通要素,還需要新舊設施結合。騰訊正在積極探索雷視一體融合的解決方案,可實現全天候、低成本、長距離、全車道、多目標的全要素精準感知。
此外,騰訊還將數字孿生技術引入其中,通過在線上對路側設施的建模,打造一個與物理世界并行的數字世界,就能直觀地看到全域交通運行情況。但數字孿生光靠可視化無法真正起作用,必須能夠做到反饋、控制,所以5G必不可少。騰訊致力于實現5G的工具化與平臺化,打通車、路、云、網,通過這樣的平臺,無需做任何修改即可連接現有的業(yè)務邏輯和5G網絡,十分靈活。
基于以上能力以及騰訊在大數據的優(yōu)勢資源,騰訊能夠為行業(yè)打造精準的數字化數據底座,融合多元空間、多元感知、動靜態(tài)交通數據,為智慧高速建設提供數字化基礎設施。新舊設施共同發(fā)力,將早日實現高速行業(yè)的降本增效。
發(fā)揮騰訊全時空數據優(yōu)勢,打造樂高化AI開放平臺
智慧高速的建設需要立足未來。張云飛表示,“我們提供智慧化能力時必須考慮未來高速運營者怎么使用這個東西,要降低引入、擴展門檻,智慧設備能不斷升級換代,不斷調優(yōu)整體業(yè)務流程。”
目前,全國十大事故高發(fā)路段7條是高速路段,大量高速繳費過程存在漏洞,道路養(yǎng)護成本居高不下……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騰訊可以提供兩方面的助力,開放人車路全時空數據以及開放全棧AI平臺能力,助力交通全環(huán)節(jié)運行監(jiān)測的智慧化升級。騰訊擁有行業(yè)領先的交通大數據,覆蓋人、車、路全時空數據,能夠為交通管理部門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在AI開放平臺方面,騰訊已經搭建了視頻云平臺、稽核云平臺、養(yǎng)護巡查云平臺、調度云平臺的全鏈條AI云平臺,通過泛V2X數據引擎,數字孿生技術,路徑還原、車輛特征識別技術,路況實時監(jiān)測、預警能力等,使得騰訊的AI能力能夠以樂高化、可靈活插拔的方式為交通運營全環(huán)節(jié)助力,使得交通監(jiān)測視頻效用最大化、高速收費管理精準化、道路養(yǎng)護智慧化、交通監(jiān)測全流程智慧化。
探索人本化高速發(fā)展路徑,打造讓民眾有幸福感的出行服務體驗
張云飛所說的“人本化”,是指智慧高速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于民,讓用戶體驗出行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在車載端,騰訊已經覆蓋了500萬輛車,在手機端,出行服務小程序覆蓋了2億用戶。此外,通過微信、QQ等10億級國民服務應用,騰訊深度結合車端、路端實時數據,基于云端駕駛風險預警系統(tǒng),實現多渠道實時觸達C端用戶,讓廣大民眾在出行時真正感受到車路協同、智慧高速帶來的順暢、便捷體驗。
張云飛表示,“開放,是騰訊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勢,我們希望通過能力開放、平臺開放、服務開放,以開放協同為抓手,騰訊希望能夠在整個高速出行的全鏈條提供服務,做好路、車、人、管理方的連接,真正打造以人為本的高速服務。”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