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華米科技發(fā)布了 Amazfit GTR 2 智能手表,我也是第一時間入手體驗了一段時間。也一直有朋友問我,這塊 Amazfit GTR 2 怎么樣,值不值得買,跟華為 Watch GT 2 比起來更推薦哪一個。正好手中還有一臺年初買的華為 Watch GT 2,都是圓形表盤,尺寸也都是 46mm,所以今天咱們就對這兩塊智能手表好好對比一下,希望這篇文章能夠?qū)δ愕馁徺I選擇帶來幫助。
AIEFtYXpmaXQgR1RSIDIg5a+55q+U5Y2O5Li6IFdhdGNoIEdUMu+8jOWTquasvuaZuuiDveaJi+ihqOabtOmAguWQiOS9oO+8nw=="/>
在開始兩款智能手表的對比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他們的核心參數(shù)。Amazfit GTR 2和華為 Watch GT2在屏幕、表身方面的參數(shù)很接近,甚至有部分是相同的,比如二者都是使用了 1.39 英寸的 AMOLED 屏幕,像素密度都是 326ppi,續(xù)航也是都能做到 14 天。但參數(shù)畢竟只是購買的基本參考,在兩款手表的實際使用體驗中,還是能感受到有著明顯的差距。
AIEFtYXpmaXQgR1RSIDIg5a+55q+U5Y2O5Li6IFdhdGNoIEdUMu+8jOWTquasvuaZuuiDveaJi+ihqOabtOmAguWQiOS9oO+8nw=="/>
外觀手感
智能手表作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一種,其外觀設計和佩戴舒適性自然是重中之重。華為 Watch GT2和 Amazfit GTR 2均采用了主流的圓形表盤設計,迎合人們對手表的傳統(tǒng)審美標準,不過在細節(jié)設計上他們卻各有特點,GT2的細節(jié)肌肉感強一些,GTR 2則顯得圓潤一體,邊緣過渡自然,觀感上會纖薄一些。
AIEFtYXpmaXQgR1RSIDIg5a+55q+U5Y2O5Li6IFdhdGNoIEdUMu+8jOWTquasvuaZuuiDveaJi+ihqOabtOmAguWQiOS9oO+8nw=="/>
屏幕上的顯示清晰細膩度基本一致,在正常佩戴的距離下觀看完全沒發(fā)現(xiàn)屏幕有顆粒感的存在,也是目前智能手表里處于領先的水平。兩款手表也都支持息屏顯示,都有數(shù)十款表盤供你選擇,表盤樣式也是各有千秋,這里也就不做贅述。
在實際上手佩戴后,我發(fā)現(xiàn)雖然兩款手表屏幕的顯示尺寸均為1.39英寸,但由于Amazfit GTR 2采用了3D曲面玻璃和超窄邊框的設計,其視覺體驗會更開闊一些,這也是這塊手表給我的最直接的驚喜。本來,我看發(fā)布會上的渲染圖片,還以為會有嚴重的黑框,但實際上手后就打消了我的顧慮,過渡得很自然。像目前主流的全面屏手機設計一樣,我這段時間戴著習慣后,切回華為 Watch GT2就有點不太適應,尤其是大邊框了。
這里我要著重表揚華米的一點,就是華米在Amazfit GTR 2的3D曲面玻璃表面,添加了一層硬度達到9H的類金剛石鍍膜。這個鍍膜有什么用呢?官方的說法是日常使用會更加防刮耐磨,硬度能夠達到藍寶石級別。像智能手表這種天天戴在手上到處蹭的電子產(chǎn)品,貼膜又不好貼,提高屏幕硬度這種做法簡直不要太友好。
兩個手表給我的感覺是,華為 Watch GT2在表身線條上偏向硬朗,無論是表身邊框、表耳還是屏幕玻璃的線條都是棱角分明,與傳統(tǒng)的男士腕表設計相似,商務氣息更濃。而Amazfit GTR 2在表身邊框、表耳、屏幕玻璃上都打磨成圓潤的線條,個人覺得時尚感更勝一籌。
對于我來說,也許是習慣了現(xiàn)在電視、電腦、手機上的超窄邊框設計,因此個人較為喜歡Amazfit GTR 2這種弱化了邊緣感的設計,給人一種全面屏的感覺,甚至在表冠尺寸也更小,減少給用戶造成的硌手感覺,細節(jié)比較到位。
使用體驗
在談華為Watch GT2和華米的 Amazfit GTR 2的使用體驗之前,必須要說他們與手機間的連接設定。一句話,如果你是華為系統(tǒng)的手機用戶,華為 Watch GT 2 才是一臺正常的智能手表,否則很多功能,比如高等級的健康監(jiān)測功能、NFC 功能、還有語音助手什么的,都是無法正常使用的。不過這也是手機廠商做智能手表的一大弊端,核心初衷還是為了自己的生態(tài)閉環(huán)。
但反觀Amazfit GTR 2則不一樣。也許是華米本身就是專門做智能手表的,所以它的系統(tǒng)兼容性上要比華為 Watch GT 2 好很多,完美兼容蘋果iOS和安卓系統(tǒng)手機,功能上也都是滿血支持,在使用兼容和便利性上更接地氣。
我還特意找到了華為官方資料整理的 Watch GT2上不同功能與手機的兼容性說明,大家可以看到Watch GT2對華為/榮耀手機的兼容性最好,其他安卓手機次之,最差的則是iOS設備。像房顫初篩、早博等重要的健康功能仍只支持華為/榮耀手機,連高頻使用的NFC公交卡功能,蘋果用戶也無法在上面直接充值。
講完兼容性方面的問題,咱們就步入正題,詳細講講使用上的實際體驗。
健康管理功能上,華為Watch GT2擁有心率、血氧飽和度、睡眠、壓力監(jiān)測等功能,而 Amazfit GTR 2 也同樣擁有上述這些功能,像其中的血氧飽和度是人體呼吸系統(tǒng)或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先兆特征,是目前最重要的健康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之一。尤其在 Apple Watch S6 上重點增加這個功能后,血氧測量也成為大家購買智能手表的核心參考之一。
實際體驗中,兩款手表的血氧檢測體驗差不多,都是需要平放手腕然后等一段時間,準確度也差不多。根據(jù)華米的官方數(shù)據(jù),Amazfit GTR 2的血氧飽和度測量成功率有 96%,與醫(yī)療級血氧儀檢測結果平均誤差僅為 1.67%。
另外,華米還把血氧和睡眠檢測功能相結合,從而實現(xiàn)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風險監(jiān)測,為健康多加一重保障。而華為Watch GT2方面,又回到了之前提到了兼容性問題上,它的睡眠呼吸暫停研究項目卻同樣需要特定的華為手機才能實現(xiàn),功能設定對于iPhone和其他品牌安卓手機的用戶來說很不友好。像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監(jiān)測恰恰是血氧檢測功能最主要的應用場景之一,但華為GT2并不對其他品牌手機開放使用,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我覺得這樣的功能限制是無法接受的。
其他功能體驗
這次Amazfit GTR 2也同樣加入了麥克風和揚聲器,除了聽音樂,也支持藍牙通話。接聽電話是我覺得挺實用的一個功能,特別是當手表上顯示詐騙電話的時候,按掉或者不理只需要“隨手”一個動作就行,不用去掏手機還是方便很多的。
至于在音樂體驗方面,兩款產(chǎn)品還是有較為明顯的區(qū)別。華為GT2需要通過“運動健康”App操作將音樂添加到手表上,而Amazfit GTR 2則內(nèi)置了網(wǎng)易云音樂app,作為網(wǎng)抑云選手的我直接登錄云音樂賬號就可同步自己喜愛的歌曲到手表上,操作方便快捷,同時Amazfit GTR 2本地存儲音樂的空間也達到3GB,能存儲更多動聽的歌曲。
另外,華為GT2在連接到EMUI 10系統(tǒng)及以上版本手機后支持語音助手功能,自從升級這個功能,就可以用手表查天氣、播放音樂或者調(diào)節(jié)運動模式。而Amazfit GTR 2支持小愛同學語音助手,也可實現(xiàn)上述的語音操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米在 Amazfit GTR 2 上更進一步地加入了離線語音控制功能,這個是這塊手表給我的第二大驚喜。我們生活里,有時候會有不帶手機外出跑步,或者聯(lián)不上網(wǎng)的情況,這個時候我也能用語音讓Amazfit GTR 2幫我進行設定鬧鐘、打開秒表、打開音樂等操作,改變以往智能手表脫離網(wǎng)絡就“不聽話”的壞習慣。最最最關鍵的是,還不用說喚醒詞了,這個功能如果你有 Amazfit GTR 2 的話,就能明白它有多便捷,有多實用了。
基本上,有了Amazfit GTR 2的離線智能語音功能,讓我體驗到24小時語音功能全天候的便利,這體驗“旦用難回”。
小結:
在與華為手機連接使用后,華為GT2確實有著出色的智能體驗,但對于非華為手機用戶體驗就不那么友好了。而Amazfit GTR 2 面向iPhone和不同安卓手機都能有著一致的“滿血”體驗,功能上不閹割,尤其是在血氧檢測和離線語音加入后,實用性能更加強悍,外觀設計也是非常能打。
特別是,這臺 Amazfit GTR 2 的售價是 1099 元,華為 Watch GT 2 官網(wǎng)價是 1688 元買的,差了將近 600 塊錢,但最后獲得的實際使用體驗卻沒有 600 元帶來的差距。所以,在買來 Amazfit GTR 2 后,我就把華為 Watch GT 2 放在了柜子里吃灰。
當然,也不是說華米的 Amazfit GTR 2 就十分地出色,沒有一絲缺點。不存在的。這個手表目前我的感受是,續(xù)航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雖然說得是 14 天續(xù)航,但我用了一個星期,已經(jīng)耗了 60% 的電量,目測實際續(xù)航能有 10-12 天左右。另外,它的自動識別運動模式和自動記錄運動數(shù)據(jù),目前還沒有上線,這個也是我特別關注和期待的一點。
那最后,綜合產(chǎn)品外觀、功能和體驗,最新的Amazfit GTR 2絕對是目前該價位里更值得推薦的智能手機產(chǎn)品,大家在選購時可以重點關注一下。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