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浪潮存儲產品線總經理李輝
近日,“新基建”成為業(yè)界關注的熱點,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yè)互聯(lián)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速推進。為此,我們邀請到浪潮存儲產品線總經理李輝,共同探討新基建對數據存儲產業(yè)的影響。
新基建驅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發(fā)展升級
Q:新基建,是相較以往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tǒng)基建提出的概念。您如何看待加速發(fā)展“新基建”的社會和產業(yè)意義?
李輝: “新基建”實際上就是新時代下,物質、能量、數據更高效的產生和流動,朝著能夠產生更大價值的地方匯聚。這次新冠疫情可以視為一次壓測,我們已經切身感受到基于云計算、大數據、AI的“新基建”帶來的社會效應。數字化、智能化發(fā)揮出的“無接觸”效應,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場景協(xié)同效率。伴隨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的加速推進,可以預見的新應用將從數千、數萬躍升到百萬量級,網絡節(jié)點數從千萬級逐漸躍升到十、百億級甚至千億級,必然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例如隨著中國制造供應鏈在全球的分工布局,遠程協(xié)作(辦公、視頻等)、生產逐步自動化(設備信息收集、傳輸、反饋和控制)將逐步變成剛需。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有助于中國各個產業(yè)的發(fā)展。
Q:“新基建”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您如何看待新基建對數據存儲的挑戰(zhàn)和機遇?
李輝:新基建對數據處理提出了海量、多元、實時、多元的挑戰(zhàn)。以5G為例,如果把5G比做水流動的管道,管道十倍百倍的加粗,勢必要求存儲(類比水池)有足夠的容量,能接得住。我們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創(chuàng)建的數據量會達到175ZB;企業(yè)對實時數據處理需求會增加,到2023年實時數據占全球數據圈24.5%的份額。
面對新基建帶來的新數據挑戰(zhàn),我們建議企業(yè)充分利用分布式存儲架構在性能和容量擴展方面的優(yōu)勢,解決大規(guī)模、高并發(fā)場景下對數據存儲的挑戰(zhàn)。同時考慮閃存陣列以提升存儲性能,滿足實時數據處理對百萬級IOPS、亞毫秒級時延的需求。
Q:“新基建”涉及到醫(yī)療、通信、電力、交通等多個社會民生行業(yè),您認為會帶來哪些應用轉型和產業(yè)發(fā)展機會?
李輝: 從產業(yè)影響來看,新基建本已包含的能源、交通、網絡通信、電力將帶來重大變化,隨之帶動發(fā)展也包括互聯(lián)網、智慧城市、醫(yī)療、教育、物流、零售、制造等。
在新基建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數據中心。3月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首次提及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是承載海量數據的平臺,其數據量可以達到百萬、千萬,甚至到百億、千億文件的量級,構成一個龐大的數據湖。從疫情期間的數據來看,移動互聯(lián)網在2020年春節(jié)消費了271.6萬TB數據流量,騰訊會議8天擴容超過10萬臺云主機,涉及超百萬核計算資源投入。大數據中心構成了新基建的“基本面”,服務器、存儲、帶寬成為剛需。
大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尤其引人關注
浪潮存儲長期服務于企業(yè)數字化轉型,在新基建領域擁有大量PB級大工程積累。其中包括,連續(xù)3次中標中國移動分布式存儲集采、承載成都智慧交通的6000路視頻流和10億級查詢、在衛(wèi)星資源中心提供中國最大的單系統(tǒng)100PB分布式存儲部署、助力山東高速實現0.1毫秒通行ETC等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