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保委體察式調查:汽車銷售價外收費成潛規(guī)則

隨著汽車市場不斷發(fā)展,汽車及相關產品和服務投訴量不斷增長。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6日披露其對4S店開展的抽樣消費體察結果:汽車銷售服務表里不一,打悶包現象普遍存在、價格不透明、收費名目繁多、服務名不符實,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根據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一季度,各級消保委共受理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投訴1683件,同比增長7.2%。

在當日舉行的上海市消保委舉行的汽車銷售價外服務收費消費體察情況通報會上,該委同時約談了部分企業(yè)。據悉,四月底至五月中上旬,上海市消保委選擇25個申城市場主流的汽車品牌,對70家經銷商銷售服務情況開展抽樣消費體察,其中不乏寶馬、沃爾沃、起亞等知名品牌。

消保委的工作人員或志愿者模擬消費者到店購車洽談價格環(huán)節(jié),比較廠方指導價與實際銷售價格的差異及銷售環(huán)節(jié)中的各類收費情況,包括收費項目,收費價格區(qū)間,收費提供服務內容,是否強制收費四個方面。

根據公布的體察結果,能做到價格明示的只有10家,僅占此次調查的14.28%,另外85.72%的經銷商在指導價及實際售價間“水分”較大,使得消費者無法客觀比較價格。這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據介紹,在本次消費體察活動中,消保委發(fā)現了變相的強制消費和捆綁銷售的情況,高端品牌比較明顯。有的銷售人員洽談時表示,如果不在4S店購買 裝潢的話,就不能享受車價的大幅優(yōu)惠。這意味著消費者為了享受車價優(yōu)惠只能變相地被收取額外費用。在沒有明示的情況下捆綁服務,而且不讓消費者進行選擇, 侵害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此外,上海市消保委還發(fā)現4S店存在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情況,在車輛銷售中巧立名目變相加價。在此前的調查中,上海市消保委還發(fā)現平行進口車存在經銷商單方面加價、強制搭售保險服務、銷售合同存在格式條款等。

調查顯示,汽車銷售價外收費現象已成為行業(yè)潛規(guī)則。上海消保委希望通過此次體察,敦促主機廠及4S店改變做法,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06-08
上海消保委體察式調查:汽車銷售價外收費成潛規(guī)則
隨著汽車市場不斷發(fā)展,汽車及相關產品和服務投訴量不斷增長。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6日披露其對4S店開展的抽樣消費體察結果:汽車銷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