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增長接近翻倍,甚至一車難求,幾乎所有的車商都在加班加點研發(fā)新能源汽車,大部分省市已出 臺了補貼和扶持政策,剛剛過去的2015年傳統(tǒng)車市持續(xù)低迷,而新能源汽車則一路飄紅,不過,在新能源汽車車商興奮之余,特斯拉或許在流淚,或許在思考, 為什么沒能在風口上飛起來?
2月中旬,特斯拉公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特斯拉第四季度營收為17.5億美元,同比增長59%,凈虧損為3.2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虧損1.08億美元明顯擴大。中國市場也遠遠沒有達到之前預測的10000臺的目標。
特斯拉與中國環(huán)境“不搭”
特 斯拉全年業(yè)績依然沒有擺脫銷量越大,虧損越多的魔咒。2015年特斯拉全年營收為52.9億美元,同比增長47%。由于開支巨大,特斯拉公司依舊虧損嚴 重。2015財年凈虧損為8.89億美元,高于2014財年的2.94億美元。特斯拉表示,獨有的生產(chǎn)研發(fā)模式導致了這種狀況,如果按照傳統(tǒng)車企的運營規(guī) 律,特斯拉銷售規(guī)模越大,盈利狀況本應越好。特斯拉去年總共銷售了50580輛電動汽車,其中,ModelS 在美國的全年銷量為25202輛,同比增長51.01%。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同樣度過一個與喜氣洋洋的大環(huán)境不搭的2015年。2015年前9個月,特斯拉在中國銷售了3025臺電動汽車,離2014年定下的目標1萬輛相差很遠。業(yè)績不佳迫使馬斯克下調了中國的銷售目標:今年特斯拉計劃在中國銷售5000輛汽車。
中 國新能源汽車熱,特斯拉卻冷得很,對于中國同行,特斯拉CEO馬斯克充滿“羨慕、嫉妒、恨”。“實際上,特斯拉汽車在中國面臨的障礙比世界上其它地方要大 得多。”馬斯克表示,在中國大陸的表現(xiàn)還是相當好的,但是我們要繳納很高的關稅,無法獲得地方激勵。馬斯克還說,特斯拉正在尋找辦法在中國制造汽車,今年 年中時可能就會公布合作合伙和建廠地點。馬斯克預計,今年特斯拉在全球能實現(xiàn)盈利。理由是特斯拉的規(guī)模將極速擴大,計劃全球銷量提高60%至80%,這將 極大分攤投入成本。
要翻身2016年很關鍵
馬斯克說來簡單,2016年特斯拉要翻身并不簡單。
近 日,馬斯克祭出了第一招,提高售后服務的價格,這個有點學習中國車商的味道。特斯拉近期上調了車輛保養(yǎng)套餐的價格。此外,根據(jù)該公司的最新售后政策,特斯 拉車主在賣掉自己的汽車時,不得隨車轉讓延保和預付費保養(yǎng)套餐。未來,特斯拉車主在賣車時只能選擇取消保養(yǎng)套餐,或是按比例退款。此前,只要花100美 元,特斯拉車主即可將延保和保養(yǎng)套餐轉讓給二手車買家。
與此同時,特斯拉上調了保養(yǎng)套 餐的價格。特斯拉建議,Model S和Model X的保養(yǎng)周期為每年或每1.25萬英里(約合20117公里)。此前,特斯拉車主可以預付費購買多年保養(yǎng)套餐,價格為4年1900美元或8年3800美 元。目前,這一價格上調至4年2100美元或8年4000美元。多年保養(yǎng)套餐中也將不再提供免費的四輪定位服務。
特斯拉另一個大招是期待已久的廉價車型Model 3,這款車將使特斯拉的價格接近對折,直接競爭對手是寶馬3,這款車今年就要開賣,不過拿到車要到2017年。
據(jù) 特斯拉透露,Model 3將于3月31日發(fā)布,當日需在特斯拉的實體店進行預訂,4月1日起即可在網(wǎng)上進行預訂,定金為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533元左右),按照計 劃,Model 3將在2017年正式交付給預訂用戶。如果能把預訂計算到銷量里面,2016年特斯拉銷量大增一點都不難。
馬斯克透露,Model 3約為35000美元(約合228641元人民幣),如果沒有實現(xiàn)國產(chǎn)化,國內售價可能還要超過這個數(shù),這是特斯拉未來幾年規(guī)模化擴張的最大籌碼。
- 科技潮品比亞迪方程豹鈦3正式上市,13.38萬起售實現(xiàn)全民共享
- 乾崑智駕+鴻蒙座艙+乾崑車云:傳祺向往M8乾崑系列樹立智能時代MPV新標桿
- 騰勢品牌正式進入歐洲,以科技定義豪華出行
- 昊鉑HL 26.98萬起售“殺瘋了”,M8和L8都得讓一讓?
- 昊鉑HL上市,30萬級家庭大六座市場迎來“攪局者”
- 陸地游艇昊鉑HL上市26.98萬起售,重新定義家庭智能豪華出行標桿
- 比亞迪劃時代旗艦SUV唐L正式上市,配置拉滿22.98萬起售
- 為大家庭而來,比亞迪劃時代旗艦SUV唐L震撼上市,售價22.98萬~28.98萬元
- 年輕人的第一臺旗艦轎車,比亞迪漢L以劃時代技術重塑20-30萬級轎車標桿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