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功夫AUTO 繼北京、上海、深圳相繼推遲執(zhí)行“國六”之后,廣州終于也敲起了“退堂鼓”。
據了解,廣州市決定將執(zhí)行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的時間,從2019年3月1日調整至2019年7月1日,并設置2個月過渡期, 方便市民辦理車輛登記上牌手續(xù)。
屆時,廣州將與全廣東同步,執(zhí)行輕型汽車國六(b階段)排放標準。
至此,包括杭州、海南、成都、天津等地在內,全國主要省市均將國六執(zhí)行時間線統(tǒng)一到了7月1日。而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國六,終于在業(yè)界的一片喝彩聲中“推遲”執(zhí)行。
國六到底是神馬?
我們常稱的“國六”,全稱為《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并且分為a、b兩個細階段?!皣痹媱澐謩e于2020年和2023年全國統(tǒng)一實施。但為了進一步防治生態(tài)污染,國務院在2018年6月27日印發(fā)《打贏藍天保衛(wèi)戰(zhàn)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部分重點地區(qū)可先行實施“國六”標準。
在具體標準方面,我國此前參考的一直是歐洲的法規(guī)體系,國六a標準與歐六標準嚴格程度相當,而國六b則比歐六更為苛刻。
相比“國五”,“國六”對車輛尾氣排放的污染物標準作出了大幅度提升。例如:一氧化碳排放量相比國五降低50%、總碳氫化合物和非甲烷總烴排放限值降低50%。同時,“國六”的排放測試方法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變。從過去更容易達標的NEDC,變更成為隨機性更強的WLTC方法。
以上各位如果看不明白也沒關系,一句話總結:就是“國六”標準比“國五”嚴格了許多許多。
更為關鍵的是,相比以往,但由于多個省市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紛紛選擇了提前執(zhí)行“國六”標準,這也直接導致了“國五”過度到“國六”較以往的排放法規(guī)升級時間縮短了很多。
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國六”對整個汽車產業(yè)的升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對于消費者而言,切換時間的不確定性甚至”提前“執(zhí)行導致的市場供給混亂性,已經成為購買行為的制約因素,對車市消費極為不利。
新標準對車市有何影響?
新標準對汽車市場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其中首當其沖的,無疑就是二手車市場。
對提前執(zhí)行“國六”的地方來說,新標準實施后,就意味著所有外地“國五”標準的將無法遷入。同時,由于當?shù)厥袌鰩缀醪淮嬖诙值摹皣避囆停ㄒ皇中萝囈矌缀鯖]有幾多符合“國六”),也就是說,假若標準太早實施,將令某些地方的二手車只能買賣當?shù)囟周嚕瑥亩斐绍囋创蠓葴p少。
伴隨著可供流通的二手車源減少,原本“國五”二手車的殘值率自然也將大幅度下降。畢竟二手車商收車后只能將“國五”車型賣向本地或其他未實施“國六”標準的地區(qū),這對二手車殘值率的打擊是非常顯著的。
不容忽視的是,“國六”的提前實施對新車經銷商庫存車輛同時也影響深遠。
畢竟“國五”升級到“國六”涉及到重要零部件的升級,因而積壓的“國五”庫存車要不只能“回廠”升級,要不只能賣往尚未升級到“國六”的地方。由此對經銷商造成物流、倉儲成本的提升也是不容小覷。
對整車企業(yè)來說,升級到“國六”標準同樣負擔巨大。不僅涉及到相關車型發(fā)動機需要重新標定,導致車型研發(fā)成本提升,同時,滿足“國六”標準的三元催化器等零部件的成本提升也所費不菲。
在此之前,據相關機構測算,如果過度時間太短,車企從“國五”升級“國六”所需要付出的單車成本接近2000元。這樣的成本壓力無異于讓車企“雪上加霜”。
隨著廣州正式加入推遲“國六”執(zhí)行的大軍,“國六”這把懸在車企和二手車商頭頂?shù)倪@把“達摩利斯”之劍,終于沒那么嚇人了。消費者買車也不再被國六所困。
畢竟,2019年車市面臨“寒冬”似乎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各地方政府這次順應業(yè)界呼聲,也等于從政策上為產業(yè)鏈條各企業(yè)“松綁”。
由此,換來業(yè)界的一片“喝彩”,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責編:肖蒙蒙)
- 同比暴增59.8%!比亞迪一季度銷量破100萬輛,保持斷層式領先
-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交付量:特斯拉下降13%,比亞迪暴增59.81%
- 新能源車3月銷量穩(wěn)步回升:比亞迪37.7萬輛繼續(xù)領跑,零跑首次超理想
- 蔚來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內飾設計首次公開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AEB是否介入?官方:目前不響應障礙物
-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雷軍親自回應:無論發(fā)生什么,小米都不會回避
- 理想汽車3月交付36674輛 同比增長26.5%
- ?比亞迪方程豹鈦3“殺瘋了”,5大版本預售13.98萬起!
- 62.8萬元起,仰望U7將新能源汽車帶入“四電時代”
- 比亞迪楊冬生:易四方技術升級版 重構高端轎車性能邊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