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消息,百度地圖事業(yè)部總經理李瑩在接受網易科技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百度地圖80%數據采集已經實現了全部的AI化。隨著5G時代到來,未來的地圖將更加精細化、真實化、智能化。
12月10日,百度地圖首次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生態(tài)全景。并聯合九大頂級科研院所和高校成立智能交通聯合實驗室。李瑩介紹道:“基于百度大腦、百度智能云等百度硬核AI技術和地圖十余年的產品數據實力,我們面向全球開發(fā)者輸出智能定位、路線規(guī)劃、導航、路況、地圖影像服務、軌跡服務、位置搜索服務、智能小程序八大應用能力,會全面賦能生態(tài)合作伙伴。”
李瑩還公布了一組數據,目前百度地圖日均位置服務請求次數突破1200億次,日均軌跡里程20億公里,注冊開發(fā)者數量達180萬。“百度地圖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臺。”
一、構建智能出行、智能旅游新生態(tài)
據李瑩透露,百度地圖80%數據采集已經實現了全部的AI化。
她告訴記者,從去年,百度地圖就樹立人工智能地圖定位之后,明確地圖是行業(yè)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個能夠很好的結合人工智能落地的場景。“在人工智能產品端我們做了很多產品變革,比如智能語音助手的用戶量十一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3億,現在還在增長。”
尤其是在智能出行、智能旅游兩大場景,百度地圖已經構建完成新的生態(tài)。
在智能出行方面,百度地圖推出了出行助手、智能定位、精準規(guī)劃、熟路導航、智行、未來出發(fā)預測、智能語音交互、語音定制、AR步行導航等多項創(chuàng)新功能,并協(xié)同生態(tài)合作伙伴推出打車、新能源出行、智能停車、近場識別、地圖智能小程序等服務,提升全社會的出行效率。
在另一關鍵場景旅游領域,百度地圖打造了“AI+智能旅游”的全球生態(tài)格局,推出了以AI技術為核心的“1+3”智能旅游產品矩陣,即“一張服務覆蓋全球的地圖+AR導覽、小度AI導游、VR全景虛擬游三大能力”,借助領先技術升級用戶全鏈路旅游體驗。同時面向景區(qū)推出了智能旅游管理平臺,助力提升景區(qū)管理效率,精準連接境內外出游用戶。截至目前,百度地圖小度AI導游已服務超1億用戶,覆蓋2000家景區(qū),境外POI覆蓋率超過98%,是中國唯一一家服務覆蓋全球的地圖產品。
二、5G時代,地圖將更加精細化、真實化、智能化
5G時代來臨,大帶寬、低延時的特性可以讓諸多行業(yè)更高效地做很多事情,對于地圖這個場景來講是否也是如此?
李瑩告訴記者,5G如果能夠做到萬物互聯,跟物聯網深度結合,在地圖上就會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今年下半年我們也進行過展望,地圖行業(yè)在5G領域會有怎樣的發(fā)展,(結論是)地圖的精細化、真實化、智能化的需求正好契合了5G。“
她舉例,比如室內定位的精度一定會顯著提升?,F在室內GPS信號弱的時候,基本上定位是不太可用的,而到了5G時代,類似的問題會得到更好的解決。除此之外,還包括更高精度的地圖輔助智能駕駛。甚至于有一天會實現我們躺在家里看地圖就能看到實時的、真實的全景地圖。
過去十幾年,互聯網地圖的誕生解決了大眾在“出行”方面的諸多困擾,但現在的地圖還沒有100%滿足用戶的需求,導航仍會出現偏差等問題。
李瑩告訴記者,中國城市建設道路變化特別快,今年統(tǒng)計至少有60%的POI地點信息發(fā)生了變化。“不管是擁堵問題,還是出行的個性化問題,我們都在嘗試更好的解決方法。”
她提到,百度地圖之所以要與AI結合,就是為了結合地圖大數據在更多方面做的更好。“我覺得這不是一個標準答案,但是地圖AI化,確實可以彌補導航過程中GPS弱問題、出行時間預估、語音交互等問題,讓用戶出行能夠更便捷、更安全,所有的這些問題我們都在解決。”
三、比起盈利,最重要的還是用戶口碑
百度地圖在整個百度當中的定位是什么?承擔什么責任?在整個百度體系內又是如何做賦能的?
“百度內部的定位,百度地圖本身就是基于位置服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李瑩稱,
百度地圖的能力是輸出給全公司幾乎所有業(yè)務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用百度搜索,你搜一個地點,搜索里面的結果肯定會有地圖的結果,這種定位的能力都是地圖在提供。包括在移動時代做移動廣告,其實也是基于位置圈層去做地理位置劃分的,所有這些都是百度地圖在提供。”
談及商業(yè)化進展的問題,李瑩直言, “我們的開放平臺上有一些是免費配額,但是背后也有服務器、網絡帶寬等等成本,所以當到達免費配額之后,我們對于API流量的訪問也會進行收費。此外,百度地圖會跟智能云,以及IDG的智能交通方向,去做深度的B端和G端賦能。在解決方案上存在著一些商業(yè)化路徑。”
李瑩稱,百度現階段對于地圖還沒有盈利方面的硬性要求,最重要的還是積累用戶的口碑。(一橙)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